跳转至

光明中医教材说明

光明中医教材在建校之初是28门课,后来加入了《方剂讲解》课程,变成29门,又因为《现代医学》课程包括3门西医课,所以也可以说是31门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编/副主编 编者/协编 审订/审阅
1 中国医学发展史概要 万里
2 中国哲学思想史概要 刘长林
3 古代汉语-古文选读(2) 钱超尘 王宁、许嘉璐、钱超尘、谢栋元 陆宗达、徐复、贾维诚、白永波
4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同上 同上 同上
5 实用中医文献学 史常永
6 中医药学概论 白永波 刘景源、姜典华、樊正伦 史常永
7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 蓝静海、高铎 贾维诚
7- 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浅释 孙光荣 谢立奎、张崇泉、周锡鹏、路振平、何耀云、詹永康、周振鸿 李聪甫、刘炳凡、欧阳琦
8 中医临证程序与临床辩证思维方法 白永波、李玉山
9 中医学科学原理 傅景华、徐岩春 白永波
10 黄帝内经讲解(2) 郭仲夫、郑守曾 陈刚、胡显宜 方药中、白永波
11 伤寒论讲解 刘渡舟、白永波 刘渡舟、郝万山、成德水、马锺媚 徐国仟、王士相
12 金匮要略讲解 李今庸、李琳
13 温病条辨讲解 方药中、许家松
14 本草备要讲解(2) 席与民 席与民、朱肇和、吴大真 白永波
15 中医内科学(2) 张海岑、江振济、梁运通、王德光 王德光、史常永、江振济、李玉山、李世华、李素桂、陆吉辰、吴学章、张瑞祥、张金楠、张海岑、张国太、赵法新、梁运通、初振才、杨立祥、崔东祥 焦树德、史常永、欧阳锜、白永波
16 中医外科学 赵尚华、张洪恩 施汉章
17 中医骨伤科学 韦以宗
18 中医眼科学 张海岑、卢丙辰 卢丙辰、吕海江、赵法新、张海岑、张国泰、张静荣 唐由之、沙凤桐
19 中医妇科学 杨匀保、夏名霞 范仁忠、吴毅彪、杨匀保、张杰、梁文珍、夏名霞 江振济、徐志华、贾维诚、李春英
20 中医儿科学 刘炳凡、孙光荣 周明君、张亮、陆振平、谢立奎 李聪甫、欧阳锜、白永波、江振济
21 针灸学 刘冠军 纪青山、李影、李杰、南红、黄毅、刘虹、景宽、吴飞 贾维诚、白永波
22 中医喉科学 干祖望 江振济、贾维诚、白永波
23 名医医案选读 李景荣、苏礼、姜晓 姜晓、苏礼、郑怀林、李景荣、焦振廉、米烈汉、王怡、袁瑞华 米伯让、白永波
24 现代医学知识(西医内科学基础(2)、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 谭允西、翁维权、陈加津等
25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陈天祥 陈天祥、呼素华、沈钦荣、周明道、张松耕、詹志良 白永波、贾维诚
26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吴咸中、王希哲 吴咸中、王希哲、崔乃强、张丽蓉、龚瑾、丁素先、林文森、王维泽
27 中医科研课题设计的探讨 刘平 白永波、贾维诚
28 现代科技 蔡孝良、秦士德、蒲强、王育学 王育学、胡慎太、曹庆学、秦士德、蒲强、蔡孝良
29 方剂讲解 曹希平、李世增、孔令诩 苏庆英、朱桂茹 白永波
合计31门(序号24包含3门课)36本

光明教材的课程是中医前辈们集多年教学经验,多次研讨设计出来的,可以让学员系统的掌握中医知识,每门课都有深意。全部课程学时是4学年。课程之间有纵向的连续关系,也有横向的主辅关系。

从纵向角度看,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以《中医内科学》为例,该课程是讲述各种内科疾病的辨证与治法的,被安排在第三学年学习。初学者如果跳过前面课程学习的话,会觉得似懂非懂,有很多疑问。比如如何判断证型?什么是痰阻心窍、肝火上逆、淤血胃痛等等?为什么祛痰用半夏、南星;清热利湿用黄连、黄芩等等。其中涉及到诊断、证型和药性等知识,要在前面的《概论》、《本草》等课程中理解清楚才能顺利学习,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从横向角度看,同一学年分主课和辅课。比如第一学年有《概论》、《医学史》,其中《概论》就是主要课程,《医学史》就是辅助课程。主课需要深度掌握,辅课作一般了解即可。

光明中医教材是名老中医根据中医特点编写的教材,受到广大临床中医师的推崇。比如李可老中医就说:“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是最接近传统中医的。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虽然也有一些应付时代的东西,比如说西医的解剖学他也编进去了,还有西医的生理病理学什么的他们也讲讲。但主要还是以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为主。”

中医前辈们曾经努力想让这套教材成为中医药大学的标准教材,但因为种种复杂原因,未能成功。因此,学习这些课程只能让学习者掌握中医技能,但不能获得中医执业证书,这点请大家明确。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