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雨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报
《杏林春雨》编辑部编辑出版
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 第一期 (总第二十四期)
1版
总结经验 继续前进
———祝全校师生员工元旦、春节好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一九八八年已经胜利过去,一九八九年迈开了她雄壮的步伐!在这迎新送旧、庆祝我校 建校四周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特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一年来,特别是第四次分校校长会议以来,我校坚持了“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培养造就既明医理又会看病的临床中医师”的办学方针,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实际出发,新办了一些不同层次的中医学校,采取措施加强了辅导工作,提高了辅导质量,开办了一些实习门诊部和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放了一批教材和辅导资料;85级学员不少已订了师徒合同,开始了临床实习,许多学员为群众防病治病,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群众赞扬。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为了振兴中医,使祖国医学后继有人,全心全意办学,一心一意育人。各级领导、中医老前辈,不顾年老体弱、事务繁忙,为办好光明中医函大费心操劳;不少辅导站站长和老师,为了支持办学,捐款赠物,甚至把自己多余的房子腾出来无偿作教室和学员宿舍;一些老教师克服年老体弱的困难,带病为学员讲课;有的老师为了讲好课,不仅精心备课,而且结合实际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无私奉献给学员;不少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员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学员深受感动。所有这些,正如校长吕炳奎同志在题词中指出的那样:“杏林前辈品德高,化作春雨育新苗。”这种高尚品德是值得称道和发扬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广大学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学员为了振兴中医,不仅发愤学习,而且千方百计地支持办学。他们爱校如家,关心学校,支持学校,自愿捐款、集资,办辅导站,办门诊部。许多学员克服经济和家庭的种种困难,顶住种种压力,甚至自带干粮,风餐露宿,坚持学习,坚持参加面授辅导。还有一些学员学习相当刻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串门,不闲聊,不看电视电影,不畏严寒酷暑,一心扑在学习上,取得了好的成绩。特别是有不少学员发扬杏林前辈的高尚品德,救死扶伤,抢救危急病人,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费,为我校争了光。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认真总结经验,团结一致,发扬成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确保实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部制定出《中医专业八五级实习计划》
本报讯 为保证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部最近制定了《中医专业八五级实习计划(试行草案)》。这个计划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合理安排了实习时间与科目,提出了实习的途径,对免于实习的条件、带教老师的条件与带教方法。实习的步骤以及考核的方法与标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这个实习计划指出,要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确立中医临证思路,正确运用理法方药的基本规律治疗常见病。
鉴于各分校的情况不同,实习计划对实习的起始时间没有作统一规定,但必须在1989年8月底以前结束。在结束实习时,每个学员累计实习时间不得少于440学时。实习科目以中医内科、针灸科为主。
实习计划提出,临床实习基本上有三种途径:一是学生自找带教老师,二是分校、辅导站委托有关医院、门诊部安排;三是自建医院、门诊部。由于各分校条件不同,在保证质量、方便学生的前提下,可以开辟多种途径安排学生学习。整个实习分为三个步骤:抄方、试诊、应诊。分为三步是便于带教老师统筹安排,不必拘泥。
实习计划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后参加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有的学生陆续取得了中医临床职称,已经达到了实习计划规定的目标与要求,因此规定了免于实习的条件:1、具有中医师以上职称(含中医师);2.具有中医士职称,连续参加中医临床满一年;3.连续从事中医临床满三年。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经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出具证明,或持本人技术职称聘书,可向辅导站或分校申请免于实习,同时交一份完整的中医病历,接受考核。
实习计划还对考核标准作了规定。凡完成规定实习时数,基本能够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常见病,初步掌握中医临证思路,熟悉中医病历的书写格式与方法者为合格,达不到上述要求者为不合格。
为适应临床实习的需要,教学部还制定了《实习守则》、《中医内科、针灸科临床实习纲要》和《中医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试行)》等。
总校第一期理论提高班举行结业典礼
本报讯,总校第一期理论提高班于I2月11日在京举行了结业典礼。校长吕炳奎、王恩厚,顾问董建华、杨甲三等出席了典礼。副教育长彭庆生作了总结发言。
本期结业的学员共123人。会土王思厚校长为32名三好学员领发了奖状、奖品,董建华教授、吕奎炳校长代表老一代中医表示祝贺,勉励大家把中医专业学习坚持下去。郭志强、郝万山副教授代表任课老师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争取在临床中结出丰硕成果。山东学员郭仁俊代表学员表示快不辜负总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
湖南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支持我校八五级学员临床实习
本报讯 今年4月湖南省卫生厅发出《关于支持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搞好临床实习的通知》后,湖南省各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纷纷响应。怀化、郴州、零陵、常德、益阳、岳阳、娄底、湘西等地、州、市卫生局,根据各自的特点,先后向县、市卫生局和县级医疗单位发出文件,对光明中医函投大学85级学员临床实习作了具体安排,请有关单位大力支持。
怀化地区卫生局在《关于落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85级学员临床实习的通知》中,“要求带教老师认真负责地按照实习要求带教学员搞好学习,完成实习任务。要教育学员尊师爱友,遵守实习单位名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安全。实习单位安排好学员实习、生活,并对学员学习结束作出书面评定。”“学员所在单位要支持并安排好学员参加临床实习。实习期间学员的工资、旅差费、医疗费均由原单位发给和报销。”“实习结束,每位学员必须交一份临床实习自我鉴定。"
郴州地区卫生局在通知中指出“医院是医教科研的基地,培训和带教中医函大学员是医 院的义务。因此,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都要支持和安排学员临床实习,不得无故推诿和拒绝学员学习。”“带教老师和医院对学员要认真负责,并作出临床实习成绩考核。”“学员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实习方案》,认真完成实习任务,服从单位领导。”
带教老师范天福来信说:学习刻苦、基本功好、应变力强是光明中医函大学员的特点
尊敬的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领导:
应贵校85级学员范立金、张新乐等同志的要求,我自1986年冬就当上了他们的带教老师。两年多来,无论在理论辅导还是临床指导方面,我都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虽然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但我觉得为这样办真事的学校当师带徒,实为荣幸。特别是贵校以吕老为首的一大批德高望重的中医老前辈那种不为名、不要报酬,为振兴祖国医学呕心沥血、甘尽义务的高尚情操,使我深感钦佩。我作为一名歧黄弟子,在振兴祖国医学的光辉事业中尽点义务,自然是义不容辞的。所以,我决心继续把这副重担挑下去,直到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临床中医师。并且,今后总校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我必将尽力面为。
自从我和范、张二人建立师徒关系,他们经常来院侍诊,进步很快。我发现他们有以下特点:
一、胸有大志,学习刻苦。他们有一个既定目标——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成为一名既明医理又会治病的临床中医师,为人民群众治病,为振兴中医出力。因此学习十分刻苦,早起晚睡,废寝忘食,不会朋访友,不看电视,不闲谈,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攻读贯校的教材,阅览各种医籍,钻研探讨医学问题。其中范立金同志写了近300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他的《关于对(金匮要略)治肝利脾机理的探讨》一文已载于1988年第12期《中医杂志》上,足见其有一定的功底。他们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有机会就来我处研究医理,实践医技,从而不断有所提高。
二、基本功好,应变力强。他们对诊法、中药、方剂等口诀背的烂熟,能脱口而出,对《内经》、《金匮》、《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以及《中医内科学》的重点内容掌握得不错,所以能够自如地运用于临床。在临床时,病因病机,处方用药有条不素,理法方药程序掌握较好,平日登门求诊者不少,惠者普遍反映良好。很有发展前途。
总之,我个人认为贵校的办学方针是正确的,路子是对头的,所编教材是高水平的,总校领导的情操是高尚的。在诸多中医函授教育中是最办真事的。所以,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我坚信:跟我学习的几名学员将来必定能够成为合格的临床中医师。
山东省高密县中医院院长范天福
1988.12.4
杏林前辈品德高 化作春雨育新苗
夸夸我们辛勤的园丁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想借贵报之隙,夸夸我们辛勤的园丁,敬请刊登。
陕西分校宝鸡辅导站站长靳发亮老师,年已花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卫生教育战线苦心耕耘卅余载,桃李满布省内外。他对辅导站的工作认真负责,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对学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自己最大努力想方设法安排好每次面授捕导。虽然年事巳高,但常常四处奔波、上下联系。积极为同学们办实事,保证每次面授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他还常常深入到学员当中,问寒问暖,开展互相对话、谈心,把学员们的思想工作做在闲谈笑语之中。常以学员们普遍关心,而又针对个别同学不能正确对待的“学历”问题,进行正面诱导,做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常说:“人要有真才实学,学得真本事,身怀绝技,不能图虚名,虚假的“文凭’给了你也无用,在改革之年没有竞争力,经不起群众考验,就没有生命力。”他献身中医函大教育事业的精神,使同学们从中受到了教育,坚定了信念,鼓舞同学们为振兴中医事业而发奋学习。
给我们讲课的其他几位老师也是不辞辛苦,同我们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特别是炎热的盛夏,下课后同我们一起上街去小摊点吃饭,午休和同学们一样爬在桌子上打个盹儿,下午还要接着讲课。他们克服家庭重重困难,牺牲休息时间,为学员们讲课。这种忠于职守,为振兴中医事业而献身的求实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学员学此致习和敬仰。 此致
敬礼!
陕西分校85级学员 阎银科
教书育人 排忧解难
光明中医函大湖南分校岳阳辅导站站长黄来燕、副站长梁巨衡老师,为了办好函大,不辞辛苦,为学员排优解难,使学员们深受感动!
从我们参加面授辅导起,就没看到他们午休过,总是为我们忙这忙那,一切都替我们安排好好的,为我们安心学习创造了条件。
他俩都是在职的,又兼两个函授班,繁忙的工作有时逼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他们并无半句怨言,干得那么认真、那么热忱,一个目标是为了培育人才。近年他们的头发因此白得很快。
他俩不仅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也注意帮助学员解决困难。一个学员家庭经济很困难,难以长期坚持学习,于是他们到处找单位联系,终于在离辅导站不远的国际大厦为他找到了一个工作(三年制合同工),月薪150元,妥善地解决了他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更令人难忘的是黄来燕老师几次带病坚持为我们上课。有一回,他忽然病倒了,夜里还在医院输液,第二天稍好,走路还摇摆不定,就坚持上课,同学们都劝他休息,他说:“不能啊!我知道大家到这里参加面授很不容易,既要耽误工作,而且到城里食宿等开支也不少,我耽误你们一天就增加你们不少困难。”黄老师对我们这么负责,这么体贴,使我们感到多么温暖。
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虎,特别是老师的循循善诱,同学们信心百倍。大家正确地认识到: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混文凭,而是为了学真本领!所以,我们站的学员成绩都很可观,分校给我们站还发奖。
(湖南分校86级学员 伍冲寒)
严师爱 慈母情 激励学员奋发学
十月十九日晚上,我到安庆辅导站的老师、安庆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安庆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养初家里去。一进门,他老人家慈母一般的亲热,茶后第一句话就问:“我讲的课对你们是否能起一点辅导作用?讲得不足的地方,请你多提意见,我们共同学习。”多么亲切的话语,多么谦虚的态变啊!
吴老年过花甲,身兼数职,诊务繁忙,但从未耽误过我们的辅导课,而且每次都比我们到得早。我们铺导站86级学员不多,可吴老讲课仍然是字斟句酌,十分认真。他讲解《金匮要略》时,结合临床实践,列举自己利用仲师某方某药洽愈某种疾病的经验,现身说法,深入浅出,使我们易于理解和记忆。如讲述“心悸”一证,他说:“一般有两种情况,属心阴不足的必心悸而烦,属心阳不足的必心悸而恐。治疗心阳不足的心悸证,必用桂枝温通心阳。余在10年前外出循环医疗,见一例妇女患心悸证,时时恐惧,白日行走要有人陪伴,每晚睡觉必要丈夫坐在身旁,待其入睡后丈夫才能睡觉。遂投以桂枝加桂,三剂而愈。”学员们赞许道:“吴老讲课,寓医理于临床,于我们启发良多。”
吴老每次讲课后对学员嘘寒问暖,和气可亲。严师爱,慈母情,杏林前裴的崇高品德和育材之心,时时激励着我们。
(安徽分校学员王业龙)
老师带病教 感动学员心
江苏省八六级全体学员是在南京中医学院进行面授,由各教研室老师担任辅导老师。他们教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深受学员们敬爱。有些老师虽然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但他们仍然能抽出时间热心地为光明函大学员辅导。更感人的是一些老师在生病期间,仍然,坚持为光明函大学员上课。
金匮教研室张贤媛老师,前不久因出差而使咽喉肿痛音喑,按理是不能再为学员辅导了,但她想到学员们节衣省食,白带干粮从各地赶到南京中医学院很不容易,感动不已,带病坚持上课辅导。在讲课时,由于不停地讲解,使其咽喉疼痛难忍,就用手不断地紧捏脖子。在讲解中,她唯恐学员听不懂,就多次重复。学员们见此情景,一而再地要求她休息。在学员们的要求之下,她只好去休息了。但是,当我们面授时间快要结束时,她又赶来继续教她未辅导完的课。这时,她的咽喉还未痊愈,而且是利用晚上时间。她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使学员们感动不巳。
伤寒教研组老师曹惠珠,在辅导时猝然腰痛不巳,但她仍咬紧牙关站着为我们讲课。有一学员见她痛得汗珠直掉,劝她休息,她却说:“你们来之不易。”坚持上课。这一学员又端了一张椅子,请她坐下给我们讲课,曹老师则说:“坐下来不能在黑板上写,讲起来也不生动。”便又一手撑腰,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把课讲完。
学员们看到老师这样认真负责带病教课,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祖国医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苏分校学员 嵇才东)
舍己为公的好站长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山西分校晋东南辅导站站长张联华老师,除正点去医院上班外,业余时间全部扑在光明中医函大教学上。更为可贵的是,他牺牲个人利益,将自已多余房屋不高价外租,无偿地腾出来供给晋东南辅导站做教室、宿舍、办公室使用。
我们站的教室,可容纳60多人的课桌椅,并有照明等设备,这都是张老师自己的财产。我们函大学员没有出过教室租赁费和水电费,每考试一门课只收考试费五角钱。遇到秋冬季节,天气寒冷,需要火炉烟筒煤炭,我们85级学员,已三年多了,从来没有出过烤火费。
晋东南辅导站地跨上党19个市县,边远地区的学员集中到长治市面授,每次每人要花车旅费拾多元,还不包括饭费。为此,张联华老师为减轻学员经济负担,细心琢磨,改每隔星期日为连续三、五天面授一门课,并自己拿出两千多元钱,添购二十套上下床位,解决了男女生40人的住宿问题,若在街市上旅社住宿一夜,最低也得三元钱,而我们学员只出伍角钱。
张联华老师还特别关心我们教室、宿舍环境卫生等问题。晚上他怕学员煤气中毒,就亲自动手带头与学员盖奇文、赵国光、赵成富、郝敬堂、尚崇文等一块架烟筒,安火炉,打扫卫生。在学习中,或在考试前复习中,张老师不仅耐心帮助,有时还给予提示和指导。
张联华老师处处舍己为公,满腔热情为学员服务,这种为光明中医函大积极办学的高尚精神,鼓舞和鞭策我们学员奋起倍加努力学习,来掌握中医临床技能和本领,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为病患者服务,为振兴中医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85届古稀老学员 崔灵岳)
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感动自豪
盛夏的晚上,绥化辅导站四楼教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教空里滔滔不绝、各抒已见的答题声打破了绥化上空的寂静。原来这是张澜东院长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学员解答疑难,提问白天讲过的课程。接着,张院长就全神贯注地给学员讲起课来。他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的实践,从病的辨证讲到理法方药,从变证讲到误诊,…讲得那样引人入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到张院长头上的汗珠滴滴掉下来和有些舌干唇焦了,为了劝他休息一会儿,学员们风趣地说:“张院长,汗多要伤津的。”张院长笑了笑,却说:“没什么。然后伸手掏出手绢擦了擦汗,继续讲课。这时,有学员把水送给张院长,他喝了一点又接着讲起来。听着张院长那生动的讲课,我全身的血在沸腾,内心感到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自豪。
(黑龙江绥化辅导站86级学员王鹂鹃)。
皓首丹心育新人
——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胡翘武主任医师
李 黛
炎夏。蝉在枝头聒噪,诊室里却一片静谧。胡翘武老中医正襟危坐、屏息凝神,细心地望、闻、问、切,工整地写出医案、开好处方,再慎重地签上名字。每到辨证关键处和用药微妙处,胡老就作点晴讲解,随诊医生和学员茅塞顿开,喜形于色,患者信赖地看着胡老和他的学生们……。
一幅又一幅医患融洽、师生同心的“老中医授业解惑图”变换着诊室,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迁徙到条件简陋的山区中医院里。6月18日至8月29日,外出会诊途中受伤的胡老骨折方愈,却放弃了休息,应邀来该县中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并示范教学,诊治了1200多名病人,先后有28名中、青年中医和光明中医函大学员随诊抄方并记录医案、医话共达12万字。光明中医函大首批学员胡劲松是胡老的长孙,在祖父的鼓励、支持下考入函大并刻苦攻读,去年期终考试获得芜湖考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来该县侍诊,他恪守祖训“苦读精思多临证”,进步很快。
胡老不但医术精湛,而且他高尚的医德也给病员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门诊实行“四优先”:教师、儿童、老人和急诊患者优先。又根据山区地域广、居住分散的特点实行“两推迟”:遇远道赶来就诊或住在偏僻山村、交通不便的患者就推迟下班,以致常常耽误用餐和休息。发现手头结据的患者,胡老还慷慨相助,并把医院付给的专家门诊劳务费400元捐给了宣城地区中医学会。
74岁的胡翘武老中医是歙县名医汪泽民先生传人。多年来,胡老博采新安医学各家之长,皓首穷经,临床讲求实效,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善于以带教方式培育新人。1979年,安徽省举办中医选拔考试,胡老所带教的二子一女同时考上中医师。调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8年来,胡老一直坚持上专家门诊,先后带教本院中、青年教师、医师和进修生共达40余人,并在子女,学生协助下撰写发表了“附子十配”等48篇论文和《胡翘武临床专辑》、《医学三字诀》等2本专著。尤其可贵的是胡老50多年来撰写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心得手稿《医事札记》近60万字,多年来一直向有志于祖国医学的中青年医生公开。这次来该县示教,一位中年医生根据自己的随诊体会写了一篇“胡翘武老中医夏令千姜之用”的论文初稿,得到胡老支持,他从多角度、多层次帮助这位医生把自己的用姜经验学到手,并引导他深化认识,学会举一反三。胡老在悉心传授医术的同时很重视医德教育,要求学生一要敬业,要爱护病人;二要重德,自觉维护国家和病员的利益。中青年医生非常欢迎胡翘武老中医教学法,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胡老每治好一批病人就带出一批学生。
胡老最近表示,退居二线后要多培养学生,特别是故乡徽州、宣城地区的中青年医生和光明函大学员们,愿倾膏囊所有,全部传授给他们。
把对母校深沉的爱融化到更多的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中去
本报讯 浙江分校85级学员朱国鑫同志前不久给总校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在信中说:从参加光明中医函大学习之日起我就决心要使自己在事业上有所进取。为此我戒了酒,断绝了影视娱乐。我食不甘味,夜不安寐,几度春秋。炎热盛夏,劳动工作之余,不管热浪蒸腾、蚊子叮咬,手捧教材,坚持学习;严冬腊月,北风凛冽,手足冻僵,亦照学不误。在总校、分校和辅导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年刻苦学习,我各科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真诚地感谢为光明中医函授教育事业、为振兴中医而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朱国鑫在信中说:我们这些人,由于客观上的因素,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求知的机会,而在深化改革中有幸能接受高等中医函授教育,真叫人高兴。许多知名教授、学者为使中医后继有人,呕心沥血指导学员学习,贡献了他们的才华和多年的宝贵经验。我们是把光明中医函大作为母校来信仰和崇敬的。母校——母亲是会疼爱每一个属于她的儿女的!我只有更加刻苦学习,不惜任何代价,把对母校深沉的爱溶化到更多的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中去,以更好地解除人类的痛苦。
学员高克毅给总校的信
尊敬的各位校长及老师:
你们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挽救歧黄之术,培养造就中医人才,不为个人名利,几年来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至今仍顶着各种困难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你们这种急民族之所急,呐中医之呼声,燃中医之光明的精神,且莫道“呕心沥血”,亦可谓用心良苦。这无不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坚持学习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无愧于祖先,有益于人类,历史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适逢新年来临之际,我代表青海分校、西宁班的全体学员向各位老师和一切真正热爱、关心和支持函大的人表示衷心的问候。并祝愿你们元旦愉快,健康长寿,宏图如愿,在新的一年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致以
最崇敬的敬礼!
青海分校学员 高克毅
中医内科、针灸科临床实习纲要
一、中医内科:
(一)综合运用四诊搜集病史,观察病情,运用八纲、脏腑、经络气血等辨证理论对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作出中医诊断和治疗。
(二)熟记常用中药和方剂,注意掌握方剂的化裁和中药的配伍规律。
(三)病历书写真实准确,符合规格和要求。文字简明、流畅,字迹清晰、端正。
(四)重点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病种由分校、辅导站确定)的辨证论治。
(五)了解常见西医理化等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针灸科:
(一)熟悉经络循环路线与病候,并能以经络理论指导辨证论治。掌握150个常用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熟练地掌握毫针的操作方法、常用补泻手法和艾灸方法。
(二)要求较好地书写针灸门诊病历,体现出理、法、方、穴和针灸的特点。
(三)掌握晕针、滞针、弯针等异常情况的处理。
(四)了解三棱针、皮肤针、耳针、头针、拔火罐、穴位注射等操作方法与临床运用。
实习守则
一、热爱中医事业,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尊师重道,团结同志,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三、协助老师做好应诊前准备,认真工整书写病历及处方。
四、关心体贴病人疾苦,态度和霭,言语温和。
五、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其他同志学习,努力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出色完成实习任务。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草案)
(供四年制函授教学用)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学部
(续前)
第四章 病因与病机
(要求)
(一)掌握人为什么发病。
(二)掌握正气与邪气的概念、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三)了解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四)熟悉六淫与六气的概念、六淫致病的特点。
(五)掌握风、寒、暑、湿、燥、火各淫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常见病证。
(六)熟悉疫疠邪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七)掌握情志的概念、致病特点及所致病证,
(八)掌握饮食、劳逸的概念和常见病证。
(九)掌握痰饮、淤血的概念、形成、致病特点及常见病证。
(十)了解外伤及虫兽伤害、寄生虫等所致病证。
(十一)掌握病机的概念。
(十二)掌握病机概论几方面内容。
第五章 诊法
诊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又称“四诊”。临床须掌握“四诊合参”的原则。
第一节 望诊
〔要求)
(一)系统掌握望诊内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其意义。
(四)掌握舌诊的原理和方法。
(五)熟悉正常舌象和各种异常舌象的表现、临床意义。
(六)熟习望目、望斑诊、白㾦的临床意义。
(七)熟习望小儿指纹、望排泄物和各种分泌物的临床意义。
(八)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望五官、望身躯、望四肢和皮肤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听声音,主要是听病人语言有无伦次,及语官、气息声音的高低、弱强等,以及呃逆、嗳气等异常声音。嗅气味,是嗅病人口气、嗳气及排出物气味。
(要求)
(一)熟习各种异常声音的表现及意义。
(二)了解各种异常气味的表现及意义。
第三节 问诊
问诊,就是询问病清,询问与病情有关情况的诊察方法。
问诊在诊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历代医家都把问诊放在第一位。
[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了解问诊在四诊中的重要性。
(三)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四)熟悉问现在病情的基本内容和询问方法。
(五)掌握问现在病症中各种主要常见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切诊是医生以手指对一定部位的动脉和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要求〕
(一)了解切诊在四诊中的意义。
(二)了解脉象形成的原理。
(三)了解脉诊方法的种类及诊脉部位和意义。
(四)掌握切脉法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掌握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与内外环境的关系。
(六)掌握常见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微 、弦、紧、滑、涩、荪、促、结、代等各种脉象的特征与主病。
(七)了解大脉、革脉、牢脉、散脉、弱脉、缓脉、疾脉、动脉、伏脉、长脉、短脉等脉象及主病。
(八)掌握相兼脉象的临床意义。
(九)熟悉脉症顺逆与从合。
(十)熟悉按诊的一般内容及其意义。
第六章 辨 证
辨证,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的过程。
(要求)
(一)了解临床常用的几种辨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热悉八钢辨证的基本概念。
(三)掌握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五)了解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证侯之间的“相兼”、“夹杂”与“转化”关系。
(六)掌握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七)掌握血虚、血淤、血热、血寒的概念、临床表现、证侯分析。
(八)掌握津液不足和水肿、痰饮等水液停聚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九)掌握各脏腑常见证侯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十)熟悉脏腑兼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
(十一)了解六经辨证的概念。
(十二)掌握每一经病的主要脉象及经病的传变。
(十三)了解卫气营血辨证概念与特点。
(十四)掌握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病机、临床表现与证侯分析。
(十五)了解三焦辨证的概念及与卫气营血的辨证关系。
(十六)掌握上焦湿热证、中焦湿热证、下焦湿热证的病机、症状与证候分析。
(十七)了解经络辨证的概念,及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第七章 治则与治法
(要求〕
(一)了解中医预防疾病的主要思想,以及在防病和治疗方面的指导意义。
(二)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内治法中“八法”的临床运用。
(四)了解药物外治法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要求)
(一) 了解中药性能、归经、配伍的概念。
(二) 了解中药服用的一般方法和用药禁忌。
(三) 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
第九章 方剂学概述
〔要求〕
(一)了解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和分类。
(二)了解方剂不同剂型的应用特点。
第十章 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
〔要求〕
(一) 能基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医药学。
(二)使学员能认识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认证、选方、用药的基本技能,辨证论治的水平,三者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关系。
三、时间安排
单位:学时
章 节 自学时间 面授时间
绪 论 2
第一章 10 4
第二章 36 10
第三章 8 2
第四章 18 6
第五章 26 8
第六章 32 8
第七章 8 2
第八章 4
第九章 4
第十章 2
共 计 150 40
四、大纲使用说明
(一)本大纲内容分“掌握”,“熟习”和“了解”三级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在面授时应作为重点。
(二)本大纲规定各章节面授与自学的时间,各分校可根据师资与学员的具体情况,允许作一定调整,但幅度不宜大。
(三)关于诊法部分,没有规定见习时间,但学员可以自行安排,或由分校统一组织,到医院结合理论进行临床见习,时间最好4--5个半天,见习重点是舌诊与脉诊两部分的内容。
(四)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进度,最好在学习“诊法”一章以前,做一阶段性的小复习,以巩固学过的知识,为后半段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黄帝内经》
2.《难经集注》 秦越人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版
3.《类经》 明·张介宾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
(未完待续)
光明园丁勤耕耘 杏林园里在怒放
高密地区85级学员在临床实践中
受到带教老师及各方面的赞扬
本报讯 据本报通讯员青光逊报道,按照总校统一部署,85级学员已陆续走上临床实习阵地,在实践中进一步摔打、锤炼。
学医,就是为了治病。培养造就一批既明医理又会治病的临床中医师,是我校的办学方针,“寓医理于临床”,是我校自编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那么,85级学员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之后,能不能把学到的中医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能不能临床应诊?临床应变能力如何?这是关心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人们所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岛分校滩坊辅导站高密地区85级学员临床实习的情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高密地区85级学员尽管他们各自的职业不同,但都有一颗“苦学中医,立志成才”的雄心,因此学习认真刻苦,在历次闭卷考试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6年,他们响应总校关于早临床、多临床的号召,先后拜了临床带教老师,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临床实践。多数学员在临床实习中成绩显著,初结硕果,博得了带教老师、病员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员范立金、张新乐同志1986年冬拜高密县中医院院长、主治中医师范天福同志为师,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到中医院从师侍诊,临床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他俩经过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目前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应诊的能力,对一些常见病、普发病已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治,并获得可喜疗效。学员范立金一人就先后治愈各种疾病患者达数十人,受到患者赞誉。如一女性风心病患者已有十几年的病史,西医结论为“二尖瓣狭窄,瓣膜闭锁不全,慢性充血性心衰”。前些年都因感冒或其它原因诱发急性心衰而住院抢数,长年须服用抗心衰药物,丧失了劳动能力。后经范立金精心调治,病情逐步好转,三年来不但没有住院,而且还能料理家务了。又一女性患者,患肾及输尿管结石,腰腹部疼痛剧烈,全身拘挛,甚则休克,须靠注射吗啡止痛,经“B超”、造影确诊为:肾结石0.8x0.6(厘米)、输尿管结石0.6x0.5(厘米)。县人民医院建议手术取石,因患者惧怕而未做。后经范立金治疗,仅服用35剂中药而愈,经北京总后医院“B超”、造影检查证实:“结石症排除”。患者十分感激。范立金同志还在临床中创立了用三棱针散刺加捏挤放血治疗偏头痛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方法,所治18例患者均1至2次而愈,有效率达100%。还以麻杏石甘汤加味组方治愈呼吸道感染20多例,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一般服5至8剂药即可基本痊愈。因此,不少患者称赞说:“我们从心底里欢迎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中医人才。"
学员王秉龙入学前是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士。通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之后,中医理论水平和医疗技能均有显著提高,登门求医者不少,大多获得可喜的疗效。一妇女产后恶露不畅,腹胀如鼓,西医用多种药治疗无效,经王秉龙用中药治疗,仅两剂药则病获痊愈。他还自拟“痛风汤”治疗坐骨神经痛获得较好疗效。并写成论文获本县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由于他理论熟、疗效高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在今年评定职称时,他从容地通过考试考核关,已晋升为中医师。
学员王清俊原是中学的卫生员,经过刻苦学习和跟师临诊,医理医技提高较快,周围村庄的群众求其诊治者很多。现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已给予他中医处方权。
鉴于高密地区85级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干部,医院的卫生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群众,对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和学员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密县中医院院长、带教老师范天福同志说:我所带教的学员“胸有大志,学习刻苦,基本功好,应变力强”。他还说:“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方向是正确的,路子是对头的,所编的教材是高永平的,总校领导的情操是高尚的,在诸多中医函授教育中是最办真事的,所以她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
学员张伯林给总校的信
尊敬的光明中医函大各位校长:
你们好!
今邮去我省《湖北日报》11月2日关于我的事迹的一篇通讯报道,向总校和编辑部各位领导报喜!
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离不开光明中医函大对我的培养。三年的函授学习,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使我有很大的提高。我感谢分校特别是函授站以及面授辅导的各位老师!
总校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为有用之才,而不是单纯为一张文凭而学。我今后更应加强学习,争取89年胜利结业。现在,我每天门诊量多则50多个,每天信件多则30封。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但我决不荒废学业。
此致
敬礼!
学生张伯林
1988.11.17
秘方威力显民间
——访张柏林医生
祖国的医药宝库中有多少宝藏?这个谜有待继续揭开!这里记叙的是红安县七里坪镇群芳药店张柏林医生,利用祖传秘方治疗一些疑难病症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些散失在民间的偏方秘方的威力。
张柏林家祖孙三代从医。他1962年高中毕业后,立志继承祖父和父亲的事业,并拜当地名医张子静为师。张子静1985年去世前夕把自己行医一辈子的经验总结《随笔录小经验》郑重地交给张柏林,并再三嘱咐:“好好琢磨,不要小看偏方和小经验。”张柏林心领神会,将这本小经验和父亲收藏的《医学杂录摘要遗留》等十多本临床经验总结作了仔细研究,结合自己在行医中的经验体会,大大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医术。渐渐地,他利用中草药治疗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皮肤病和良性乳腺瘤等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效果。记者在七里坪镇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药店里,翻阅了张医生近几年的医案,现摘录数例如下:
方敬春,男,50岁,1987年2月发病,左半身瘫痪,口语不清。3月13日起在此治疗3次,吃药9服,4月初独自骑自行车上门致谢。
杨小娥,女,44岁,1988年3月10日就诊时,双腿麻木,坐骨疼痛,不能伸腰。在此就诊2次,吃药6服即愈,现能从事体力劳动。
徐春花,女,20岁,从头到脚全身起“登子”,奇痒难忍,抓后皮肤层层脱落,呈红赤肉,有5年病史。在几个名医院治疗多次,效果不佳,她曾几次想自尽。1985年10月至1988年4月在这里治疗,痊愈后至今未发病。
胡氏,女,37岁,左乳有一直径约10厘米的硬块,病史3年,曾在武汉某医院做手术,切开后医生疑为癌症,未摘除。今年5月,患者抱一线希望来找张医生,就诊2次,吃药6服后,硬块只剩蚕豆大小。
张医生认为,治良性乳腺瘤要“从肺论治”;皮肤病大多“从阴虚论治”;中风偏瘫则需通经络,活气血,祛风,三者并举;对坐骨神经患者,张医生多用附片(药名)除病,而该药不少医生不敢使用。张医生说,中医关键在于配方和掌握剂量上,要因人因症制宜,灵活运用。近几年来,张医生每年要接诊这几类病人300多例,只要治疗及时,治愈率均在90%以上。
张柏林,名不见经传,然而他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利用祖传秘方,从辨认、采挖到炮制、应用本地二三百种中草药,任劳任怨地为乡亲父老们救死扶伤。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象张柏林这样的民间医生又有多少?
(湖北日报记者 徐蟾桂)
陕西分校在边远地区举办辅导班
本报讯 陕西分校所辖的延安、榆林、铜川、商洛四个边远地市,由于学员人数少,居住分散,不具备建站条件。前两年,分校分别在这四个地区建立了联络点,选聘了联络员,具体负责本地区学员的联系、管理和解惑答疑。但由于种种因素,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贯彻我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合格的临床中医师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总校的教学计划,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分校决定撤销原联络点,这四个地区的学员由分校直接管理,按照教学计划,每学期定期在这四地市比较适中的铜川市举办面授捕导班,从西安等地选聘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老师,进行面授辅导,解惑答疑。
88年10月下旬,分校在铜川市煤矿技术学校举办了首期面授辅导班,主要对85级学员(86级学员愿意参加者也可)进行了《中医内科学》和《温病条辨讲解》的辅导。分校对这次办辅导斑进行了周密地安排和部署。办班前曾多次和铜川煤矿技校联系协商,取得了该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参加学习的学员提供了学习、食宿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分校派办公室主任卫金安同志和办公室负责人李向荣同志具体负责组织。教务长解良才同志亲自前往看望了全体学员,勉励学员珍惜大好时机,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努力掌握中医防病治病的真本领。在开课的前一天晚上,解良才教务长、卫金安主任和学员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就面授辅导、实习等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并听取了学员们的意见。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而有秩序地进行,还建立了班委会,选出了班组长。
参加这次面授辅导的四地市学员共53人,占应参加人数的72%。许多学员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而参加学习的。有的学员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长途跋涉,途经四天,才到达学习地点。商洛地区镇安山区学员王观田独自一人生活,平时生活非常艰苦,除了种田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次他背着干馍,途经两天到铜川听课。还有两名挂双拐的学员,步行几十里也参加了学习。学员们火一样的学习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分校的领导和老师。主讲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外,不顾白天讲课的疲劳,放弃休息,晚上还分别到各学员宿舍征求学员的意见,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
由于分校领导重视,组织严密,老师讲课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学员普遍感到满意。学员们激动地说,“这次辅导,对我们这些边远地区的学员来说,真是犹如久旱的禾苗得到了雨露的滋润。分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这样关怀,纵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要坚持学到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光明的未来!”延安地区宜川县建设局85级学员赵鸿章年已花甲,还兼任县科协医务组主要负责人,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次辅导班结束时,他含泪拉着卫金安主任的手说:“我脑子不行,对《温病条辨》的条文记不下来,但请你放心,我就是不考试,也一定要把光明函大的课程全部学下来!"
(通讯员 陈德忠)
芜湖辅导站统考秩序井然
本报讯 安徽分校芜湖辅导站接总校来电通知,十月二日、三日两天,对60名85级学员和86级学员进行了统一考试。
85级学员考《黄帝内经》、《温病》;86级学员考《伤寒》、《金匮》。并对《古代汉语》、《方剂口诀》未及格者进行了补考。
考前老师们作了周密的安排,考生们作了充分的准备,把考试当作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师生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为光明中医函大出人才出真才而努力。
考场上秩序井然,考试效果令人满意。
(本报通讯员 邓宁玺)
广东分校陆续筹办门诊部
为学员临床实习提供场地
本报讯 近年来,广东分校为开辟学员实习场地,发展地方医疗事业,指导各地辅导站加紧筹组中医门诊部。先后在清远太平镇、英德河头镇和汕尾等地着手筹组,取得初步成效。最近,茂名教学门诊部在茂名县卫生局和广东南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建成开业。当地许多名老中医、学院教授参加了门诊部工作。广东分校于该门诊部开业之日,特电致贺,赞扬其贯彻总校办医办药的精神,希望他们积极开展业务,为学员们提供实习场地和发展地方医疗事业作出努力。
(本报通员讯 李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