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三节急性胰腺炎

第三节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具有发病急,痛苦大,复发率高等特点。祖国医学记载的“结胸”、“腹痛”、“脾心痛”及“肝胃不和”等症状颇似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如《内经•六元正纪大论》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等。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膏粱厚味,或狂饮酒浆,损伤脾胃,或情志郁怒,蛔虫上扰,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湿热内蕴,瘀阻中焦而成。

肝胃不和,气机不畅,则发疼痛而掣引肩背;脾失健运,生湿化热,则发黄疸,呕恶;毒蕴热炽,则高热烦躁;毒热耗阴,伤络动血,则见皮下青紫瘀斑;病势发展,伤阴耗阳,则发生厥脱,可见本病轻者病在肝胆,重者病在脾胃。

〔辨证论治〕

(―)辨证要领

一要抓住主证,明确诊断。本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①腹痛为突然上腹部或偏左呈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重者痛如“刀割”可致痛厥。疼痛往往向左肩部或左腰部放射,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便秘等。②上腹部压痛。③血尿淀粉酶增高,发病后3〜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24〜48小时升高最显著,48小时后开始下降。血清淀粉酶超过64单位(温氏法),尿淀粉酶达到128单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二要根据病因病机(有无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和全身症状辨析。

(二)论治要点

急性胰腺炎总宜理气攻下,清热解毒,大柴胡汤是主方。一般宜加用芒硝,加强攻下作用。有黄疸者合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以退黄;有虫积者合用乌梅丸以驱虫安蛔。一般来说,在急性胰腺缓解过程中“痛随利减”的规律颇为明显。

(三)常见证治

1.肝郁气滞:上腹部和胁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或串痛不定,掣引腰背,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发热目眩,多为饮食不节或郁怒伤肝所诱发。苔薄白微黄,脉弦细或紧,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理气为主,辅以清热通便。

方药:大柴胡汤加青黛、元胡。

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木香、生姜;高热甚者,加石膏、金银花、蒲公英;肩背痛明显者,加川楝子、香附。

2.肠胃实热:突然发作的腹部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胸闷不适,恶心呕吐,高热面赤(体温在39℃以上),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洪数。证属实热内阻中焦,阳明腑实。

治法:重用清热攻下为主。

方药:大承气汤加柴胡、黄芩、蒲公英。必要时一日可两剂。

内热重者,加金银花,青黛;热极动风而抽搐者,加钩藤、羚羊角末1克冲服;若腹部明显膨胀者,加生甘遂末1〜2克冲服。

3.脾胃湿热:上腹部或左上腹部疼痛,拒按,多有黄疸,并见胸闷腹胀,恶心,频频呕吐,发热,口苦,不欲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弦。此乃湿困中焦,郁而化热之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加减。

高热、脉洪大者,加石膏、金银花、蒲公英;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滑石、木通;大便结甚者,加芒硝;大便得通则诸症自减时,减少或去掉大黄。

4.蛔虫上扰:持续性上腹痛,伴有阵发性钻顶样痛,痛时汗出肢冷,辗转不安,面色苍白,阵发性疼痛发作后有恶心呕吐,发热,淀粉酶升高等症状,一般多有吐蛔史,面部有虫斑,苔白或微黄,脉弦紧或大小不定。证属蛔虫上扰,肝脾郁热。

治法:安蛔驱虫,疏肝清热

方药:大柴胡汤送服乌梅丸。

虫痛定后,可去驱虫药及大黄,加木香、白芍、枳壳、川楝子、竹茹、元胡之类,疏肝清热理气为主,以治疗胰腺炎。

(四)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体针,主穴足三里,下巨虚。配穴:呕吐者,加内关;疼痛重者,加上脘、中脘。手法:强刺激,留针一小时,每日2〜3次。

2.手术疗法:凡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及其它合并症,经中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者可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引流或腹腔引流术等。

(五)临证权变

胃肠实热证中若出现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而数者,宜用熟炮子、干姜、白术、党参等回阳救逆。若出现毒热耗阴,伤络动血,皮下瘀斑青紫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合大柴胡汤治疗。

〔调护〕

1.轻证病例可不禁食,给予低脂流汁或半流质饮食,病情较重或呕吐者可短期禁食。

2.制止呕吐,保证服药。呕吐轻者可用少量多次服法,或针刺内关止呕,或用胃管给药。

3.应积极预防本病,忌食生冷油腻,避免暴饮暴食。

4.积极防治蛔虫病和胆道感染等病。

〔应用例案〕

武XX,女,22岁,已婚,农民。1979年1月入院,住院号9355。病史:腹痛三天。1月8日中午,开始阵发性腹痛,之后转为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辗转不安,出汗,恶心呕吐。9日上午查白血球25500/立方毫米,中性95%,尿淀粉酶1024单位,诊为急性胰腺炎,收住院治疗。

1月10日10时初诊,患者腹痛为阵痛、刺痛,不能进食,亦无饥饿感,左上腹压疼,反跳痛明显,大便三日未行。口干,苔白而干,脉滑数。证属实热结滞,本当急下之。忌其妊娠四月,又有流产史,暂拟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治之。处方,柴胡12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大黄6克、香附1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二付急煎服。

1月11日,患者服上药后腹痛减轻,白血球下降为19300/立方毫米,中性84%,大便一次,质干量少。上方继服。

1月16日查血象:白血球8800/立方毫米,尿淀粉酶32单位,腹痛消,压痛轻微,病己基本痊愈。带药3付出院,并嘱之后以香砂养胃丸调理。(节选自《中医外科心得集)

:本例腹痛剧烈,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一派实热之证。但怀孕四月,不宜攻下,改用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法,重用银花、地丁、公英、当归、白芍而取效。这既是患者幸运,也为医生开阔思路。

〔文献摘录〕

1.《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本类心痛、胃痛似可包括部分胰腺炎的症状。)

2.《沈氏尊生书》:“腹胀,胸满,胃脘当心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胃心痛也。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这类胃心痛、脾心痛亦大致相当于胰腺炎)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