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二章 两眦疾患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赤脉传睛、胬肉攀睛的辨治。

2.熟悉胬肉攀睛的手术指征及术后护理。

3.掌握漏睛疮、漏睛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了解二者异同。

两眦在五轮中为血轮。心主血脉,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疾病与心和小肠有密切关系。

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主神明,心气平调,神有所主,五脏安和,血脉通畅,眦部无疾。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心气平则火宁,心气盛则火炎,火炎则气血逆行,脉络壅塞,上结于眦部,而表现为眦部肿痛深红,眵粘干结等。若移热于小肠,可见溲黄或赤或不利等兼证。

然心火为患又有虚实不同,实火多因外感六淫所化,或心火自盛。虚火多因情志内伤,或心阴不足,心火上扰,或肾水亏耗而致虚火上炎,证见眦部微赤微痒、干涩不适,虚烦不寐等。

在治疗方面,实火可清可泻。因外感六淫所化者,宜清热散邪,药选辛凉;属心火内炽者,须泻心折火,药当苦寒。虚火宜滋宜降。心阴暗耗,当养心生液;肾水不足,水不济火,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降心火。

此外,因两眦分别与胞睑和白睛相邻,故其病变可影响到胞睑或白睛。如心脾同病,可见胞肿眦壅;心肺同病则胬肉横生。治疗时当兼顾脾肺。若赤脉传睛,胬肉攀睛、漏睛疮等失于治疗,可波及黑睛甚至瞳神,严重影响视力,故当积极防治。

两眦疾患包括眦部附近的病变,属于外障范围,临证时除用药物内治外,还应结合外治法,如熏眼,洗眼、点眼、开导、㗜鼻等法,收效更捷。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