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大杼

大杼

〔定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旁开1.5寸处(图67)。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一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分布着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疏风清热,坚筋益骨。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项强,脊强骨痛。

〔剌灸〕斜刺0.5〜0.8寸。可灸。

〔讲述〕出《灵枢•海论》。别称大腧、杼骨。杼指轴言,骨在人身,外有皮肉血脉维护,犹如杼轴之状,穴属骨会,因名。《难 经》骨会大杼。本穴主要用治腰背脊强,项强痛,不可俯仰,筋挛瘈疭,以及感冒头痛,身热咳嗽诸疾,有强筋壮骨,清热解表之效。本穴所以能治骨病,正如滑伯仁所说:骨者髓所养,髓自脑下注人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诸骨节,故骨之气,皆会于此。本穴所以能退热,是因穴系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经的会所,太阳主开,少阳主枢,督统诸阳,故凡外感伤表,入侵少阳,侵袭督脉,束于肺卫,刺此能祛邪解表。正如《素问•水热论》所述:大杼以泄胸中之热也,临床常配天柱治外感发热咳嗽;配夹脊、委中治项背筋急、腰痛;配曲泉治风痹痿厥;配间使治疟疾;配肺俞治结胸;配大椎、身柱、筋缩 治风湿脊柱痛;配绝骨治骨瘘,软骨病。凡肾精亏损,下肢痿软 刺大杼,配髓之会绝骨,肾之原太溪,肝之母曲泉,肾之母复溜,可达壮骨补髓之功效。凡上肢不遂,痿软可配天柱、曲池、肩髃。合谷健筋补虚。凡软骨病可配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肾俞以及 夹脊穴,能补髓、壮骨、益脾、养血,补肾填精。刺大杼治上肢 痿弱,可向外斜刺,使针感沿手太阳或少阳经放散;治下肢、腰 脊病时,可向下方刺,使针感沿足太阳膀胱经放散;治脊柱病宜 向脊柱方向刺入。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