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翳风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图98)。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神经穿出处。

〔功能〕散风活络,聪耳启闭。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讲述〕见于《甲乙》。别称耳后陷中。翳指羽扇,风属声,人耳形似羽扇,是穴适当耳后下方陷中,主治耳鸣,因名。本穴除主耳疾外,还可用于口噤、颊肿、瘰疬等。《甲乙》:治痓,不能言,口僻不正,失欠,口噤不开。《大成》: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脱颌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穴属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经之会所,二脉皆走于耳而为听,故临床配行间清泻肝火,宣通耳窍,治肝郁化火,上扰清窍之耳鸣聋;配内庭、丰隆清降痰火,直通耳窍,治痰火上扰清窍所致之耳鸣聋;配外关、合谷流风清热,清宣耳窍,治风热上扰清窍所致之耳鸣聋。配丘墟、外关能宣通少阳之郁结,有解表清热消肿之力, 治痄腮:配内庭、足三里、商阳出血,泄血清热,消肿散结,治胃热壅盛所致之痄腮肿痛;若热邪波及厥阴, 引起睾丸肿痛,加三阴交疏泄厥阴经气。用治齿痛常配合谷、内庭清降胃火,宣泻阳明,属虚火上炎引起者,配复溜、太溪滋阴补肾,导火下行而痛止。配太冲、丰隆平降肝火,祛痰降浊,治肝郁化火,挟痰上窜之眩晕、呕吐、耳鸣;配丰隆、脾俞、中脘祛湿化痰,治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耳鸣。其它口噤配合谷,脓耳配合谷、耳门,面瘫配地仓、颊车、下关、四白、合谷。

针刺本穴,斜向下关方向剌入,针感可走向耳部或舌部,对耳、舌、下颌疾患效果好。向大迎方向刺入,针感可走向曲颊、下齿,对曲颊、下齿疾患效果好。向鼻尖方向刺入,针感可走向咽、喉,对治疗腮、喉疾患效果好。

针刺时,宜张口取穴,留针时须请患者不要张闭口,以免发生弯、折针。昔时多请患者“针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由于本穴局部血管丰富,针刺容易引起内出血或外出血,故出针宜慢, 要急闭其孔,揉按,以减少出血或皮下血肿。《圣济总录》:耳后宛处不可伤,伤即令人口颊㖞斜。故不宜用粗针强刺,免伤面神经,造成创伤筋脉,发生面瘫。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