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蚘虫病的脉证和蚘厥的方治。

2.熟悉转筋、阴狐疝二病的证候特征和治疗方药。

3.了解跌蹶的成因、证候和手指臂肿的证治以及甘草粉蜜汤的主治病证。

4.掌握第四、七、八等条。

5.熟悉第二、三、五等条。

6.了解第一、六等条。

概述

本篇论述了藜芦甘草汤之治手指臂肿动,鸡屎白散之治转筋入腹,蜘蛛散之治阴狐疝气,乌梅丸之治蚘厥。也论及了跌蹶的证候和发病原因而未出治法。

条目


一、师曰:病趺蹶(1),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踹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2)。

讲解〕本条论趺蹶病能前不能却证候的成因。

(1)病趺蹶:趺,为“跌”字坏文。跌蹶,是易於跌仆。其人但能前,不能却,是因跌仆所导致的一种行动障碍病证。

(2)其人但能前,……伤也:由於人体之经脉分布循行於周身,而太阳经则循行於人身之后。今因跌仆而被竹木金石等,刺伤腨肠部之承筋穴约二寸,致使太阳经脉伤损而不利,故其人只能向前行走而不能后退。踹,通腨,指腨肠,即所谓“腿肚”。


二、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1),此人身体瞤瞤者(2),藜芦甘草汤主之(3)。

藜芦甘草汤方方未见。

讲解〕本条为手指臂肿的证治。

(1)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手指臂肿为风痰所引起。痰湿滞於手指臂部,则壅肿胀满。

(2)此人身体瞤瞤者:风邪走串经络,则身体瞤动。

(3)藜芦甘草汤主之:治以藜芦甘草汤。方虽未见,然方以藜芦、甘草得名。藜芦涌吐,以逐膈上之风痰,甘草和中,以缓解藜芦之毒。

临证意义〕手指臂肿多为风痰在膈、攻走于肢体所致。本条用藜芦甘草汤涌吐痰涎为治。而近人多用导痰汤(胆星、枳实、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或《指迷》茯苓丸(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姜汁)治疗,药性较缓和,效果亦较好。


三、转筋之为病(1),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2),鸡屎白散主之(3)。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上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讲解〕本条论述转筋的脉证和方治。

(1)转筋之为病:转筋,是筋脉挛急牵引。筋为肝所主,而肝属风木之脏。

(2)其人臂脚直,……腹者:其肝气郁结,则必生风燥,如风燥之邪挟寒挟热侵袭于筋脉,则筋脉为病而挛急牵引多在,致两臂两脚强直而不柔,脉象也出现劲急弦直而无柔和之象,甚则牵引腹部拘急作痛。

(3)鸡屎白散主之:治疗可用鸡屎白散,鸡屎白有通利祛风的作用,故以之利便舒筋,畅达肝气。

〔临证意义〕转筋病,在临床上常见。其病有因风燥而致者;有因寒湿而致者;有因霍乱失津而致者。本方鸡屎白散为治风燥转筋而设。其余原因所致转筋则均未论及。


四、阴狐疝气者(1),偏有小大,时时上下(2),蜘蛛散主之(3)。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讲解〕本条是阴狐疝气的证治。

(1)阴狐疝气者:是指下焦有一种气出入无常,如同前阴部有物,卧时入于腹中,立时出於阴囊。

(2)偏有小大,时时上下:其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其变幻莫测,故名狐疝。

(3)蜘蛛散主之:其发生原因,为寒湿之气凝於厥阴肝经,影响於下焦阴部,故治以蜘蛛散,以蜘蛛利气破结,配以桂枝辛温走散,合而辛温通利,以入厥阴而逐寒湿。

〔临证意义〕狐疝乃前阴疾患,而寒疝则绕脐腹痛,二者虽同称“疝”,但实际上却是两种不同疾病,不得混淆。治疗本病,今人多用疏肝理气药,如川楝子、延胡索、木香、茴香、荔枝核、橘核仁、槟榔、乌药之类,有一定疗效。


五、问曰:病腹痛有虫(1),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2),反洪大,故有蚘虫(3)。

〔讲解〕本条以脉证辨认蚘虫病。

(1)病腹痛有虫:腹痛,可见於多种病证。如何辨认其为蚘虫腹痛,当结合脉象。

(2)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如因寒邪腹痛,则其脉当见沉若弦象。其“若”字当读为“或”。

(3)反洪大,故有蚘虫;今腹痛,其脉不见“沉”或“弦”象,而反见洪大,是为蚘动不安,气逆走串所致,为有蚘虫之病。

〔临证意义〕辨认蚘虫病,除本条论述的“腹痛”、“脉洪大”外,临床上还可见心腹疼痛不安、时时吐涎,眼有蚘虫斑点、睡中齘齿、鼻痒等等。


六、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1),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2)。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一两 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讲解〕本条论述蚘虫腹痛的证治。本条分两段读。前三句为论述蚘虫病证候。

(1)蚘虫之为病,……有时:由于蚘虫内动,影响于胃,致胃缓而廉泉开,廉泉开则涎下,所以令人常常吐涎。心痛,是指胃脘疼痛,是蚘虫动於胃,胃脘不安,故痛。如果蚘虫动后静止,则疼痛缓解。

(2)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毒药不止,当为“药毒不止”之误。患者服药中其药毒,心中烦闷而不息止,则用甘草粉蜜汤长服久服,进行治疗。甘草、米粉、白蜜,甘缓和胃以解药毒。

〔临证意义〕 1)甘草粉蜜汤方中之“粉”的理解:长期以来,对於甘草粉蜜汤方中的“粉”,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见解认为方中的“粉”是“铅粉”;一种见解认为方中的“粉”是“米粉”。前者所持的理由是:米粉没有杀蚘的作用,只有铅粉才有毒蚘的作用;后者所据的理由是:古单称“粉”,多指米粉而不指铅粉。

其实,“甘草粉蜜汤”中之“粉”,是米粉,第一,古代之“米粉”多单称为“粉”,日人丹波氏已指出;第二,方后有“煎如薄粥”一句,只有米粉可以“煎如薄粥”,而铅粉却不可能;第三,在《千金》、《外台》中有此方,所载之“粉”均作“粱米粉”或“白粱粉”,粱米粉、白粱粉即是米粉,可证。

2)关於本条读法:根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等古医籍所载,“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等文为一条,而“药毒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温服一升,差即止”为另一条,这是两条不同内容的文字被误混在一起了。其“毒药不止”一句,以《千金》、《外台》之文校之,应为“药毒不止”,而《千金》《外台》所载本方均见於“解毒门”中,方上亦无“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等文。以上理由为据,则可明确看出,“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等文,是论述蚘虫病的临床证候的;而“药毒止……差即止”等文,是论述一个解毒药方。


七、蚘厥者(1),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2),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3)。

讲解〕本条论述蚘厥病证。

(1)蚘厥者:即是蚘动引起的厥证。

(2)当吐蚘,……故烦:蚘虫之性喜温恶寒,脏寒则不利於蚘,其蚘避寒就热,上窜於胸膈胃腑,胸膈不利则烦躁不安,胃气上逆则呕逆而自吐蚘。

(3)须臾复止,……吐蚘:蚘动痛剧,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逆。蚘动则痛发,蚘静则痛止,故其痛时发时止。须臾,即一会儿。形容时间的短暂。


八、蚘厥者(1),乌梅丸主之(2)。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附子六两,炮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干姜十两 川椒四两,去汗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讲解〕本条承上条为蚘厥病出一方治。

(1)蚘厥者:蚘厥病为脏寒蚘动,如上条所述。

(2)乌梅丸主之:治之宜乌梅丸温脏补虚,安蚘止厥。以乌梅为主药,配以蜀椒安蚘驱蚘,干姜、细辛、桂枝、附子温脏祛寒,再以黄连,黄柏清解上热,人参、当归益气养血,补虚扶正。

上两条亦见《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当参看。


小结

本篇论述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气、蚘虫病,原文只有八条,而对蚘虫病的证候特征及其蚘厥证论述颇详,并在治法上出一乌梅丸方,清上温下以恢复人体机能而治蚘厥。

至於藜芦甘草汤方之治手指臂肿动,鸡屎白散方之治转筋入腹。蜘蛛散方之治阴狐疝气等,也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另外,甘草粉蜜汤方之治药毒不止,为一甘缓解毒之方,则是他篇之文错简於此。

复习思考题

1.阴狐疝气之临床证状是什么?

2.蚘虫病的证候特征及蚘厥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