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6.5 黄竹斋治中风偏瘫案

6.5黄竹斋治中风偏瘫案

尤金,男,59岁,苏联人。

患者于1959年6月8日下午11时,因患中风,急诊入xx医院。当时神志、说话微有不清,左侧半身偏瘫,卧床不能行动,左上肢运动不灵活,无力,不能持物;仰卧左腿只能抬高30°,血压240/140毫米汞柱,病理反射左下肢存在。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

6月19日会诊:患者语言蹇涩,卧床不起,失眠,每日须服安眠药3〜4次,尚不能安睡,舌苔白厚,脉弦紧。针风府、风池、肩髃、曲池、环跳、阳陵泉等穴;服柴平汤,日一剂,分二次服。针三次,服药三剂,舌苔退净,左上肢抬举运动灵活,但手尚无力,左下肢能抬70°,人扶可以步行,血压降至200/100毫米汞柱。6月29日〜7月9日,经某医针刺五次,病情又复加剧,左腿运动又不灵活,走路发软无力,病理反射较前明显。

7月10日第二次会诊:仍针刺前穴,改服百合汤,每日一剂,分二服。

计治疗15次,针13次,服药20剂,至7月22日,左腿可徒手步行,经神经科检查,下肢病理反射已不存在,左手握力6.8公斤,右手握力18公斤,血压180/90毫米汞柱,已不失眠,偏瘫治愈。

(《中医杂志》1988,10:30)

〔评按〕本例是经黄氏会诊治疗而基本治愈的中风偏瘫案例。由于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失眠症,故除针刺治疗外,还配合应用了柴平汤、百合汤等汤剂内服。柴平汤即柴平饮,出自明•刘浴德、朱练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由平胃散合小柴胡汤(原方为银柴胡)组成,有和解少阳,疏肝健脾和胃之效。前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舌苔白厚,两脉弦紧,证属肝胃不和,痰湿内蕴,故用本方以疏肝和胃。百合汤由干百合30克,茯神12克,酸枣仁12克,紫苏、生龙骨、生牡蛎各9克组成。功能清心安神,健脾强阴。用于中风偏瘫而见阴分亏耗者,有清肺益肝阴、安神治痿废之疗效。这也是黄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所选用的对症之方。以上两方乍看似与中风偏瘫无涉,而实则不离风、火、气、痰之病机。黄氏遵古不泥,出奇制胜,于此可以概见。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