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1);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衡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2);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3);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4);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墮(5),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6);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7)。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8);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9);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10),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11);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12);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13);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14);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15)。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16),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17)。
《素问·上古天真论》
〔讲解〕
本文论述肾气在男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肾与五脏六腑精气盛衰的相互关系。
(1)“七岁”,与下文“男子八岁”对举,是古人根据男女两性不同的发育过程而总结出来的大约数字。“肾气”,指肾精在肾阳蒸腾下所化生之气。女子七岁,肾气开始进入比较旺盛的时期,乳齿脱落,由恒牙代替,头发生长。人体的生长发育,除与后天调养有关外,多与先天禀赋,即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在幼儿时期,若先天不足,肾气虚亏不能充养骨髓与脑,可以引起各种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全的疾患,为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等症,临床治疗这类疾病,可以从补肾着手。
(2)“天癸”,是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太冲脉”,即奇经八脉中的冲脉。任脉主一身之精、血、津液,与胞宫相连属。冲脉起于胞中,为十二经脉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故有“血海”之称,也为月经之本。所以任脉之气通,冲脉之血盛,就能促成月经和胎孕,而冲任又为肾所主,女子在发育期,肾气日趋旺盛,天癸发育成熟,任脉之气通,冲脉之血盛,下达胞宫,所以月经按时而至,而具备生殖能力。
(3)“平均”,有充满之义。张景岳注:“平均,充满之谓。”“真牙”,即智齿,俗称“尽根牙”。“极”,止也。杨上善注:“长极,身长也。”即身体发育到了极限之意。女子三七进入壮盛期,肾气充盛,智牙生,形体长极,表明人体已进入壮盛成熟阶段。
(4)女子四七,正是肾气极盛时期,所以筋骨强健,头发生长到了极度,全身也到了最旺盛强壮的时期。
(5)“焦”,通憔,即憔悴之意。女子衰老从阳明开始,这是什么原因?《灵枢·五音五味》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妇女以血为本,而在经、孕、产、乳期间,又易于耗血,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分相对有余的状态。血与气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血病则气不能独化,血不足也会导致气少。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之脉荣于面,循发际。气血不足,则阳明脉衰,所以首先反映于头面部位,而见面色憔悴,头发脱落。
(6)“三阳脉”,指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脉。到了六七,阳明气血不足,累及太阳、少阳。手之三阳由手走头,足之三阳由头走足,皆循面部发际,现三阳经脉气血都衰少,故见整个面部憔悴,头部开始变白等征象。
(7)“地道不通”,指月经断绝。王冰注:“经水绝止,是谓地道不通。”“形坏”,形体衰老的意思。到了七七,阳明气血更加不足,必然导致冲、任气血虚衰。加之肾气也已转入衰退,所以天癸竭尽,月经断绝,形体衰老而不能生育。
(8)“丈夫”,指男子。“实”,充实。男子八岁时,肾气开始充实,毛发生长,乳齿更换。
(9)“溢”,满溢。“写”,同泻,即排泄。“精气溢写”,指生殖之精盈满而外泻。“阴阳”,代表两性。“阴阳和”,指两性交合。男子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发生作用,性机能成熟,精气充满而能泄出,这时候起如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
(10)到二十四岁,肾气充满,筋骨劲有力,智齿生长,牙齿生长齐全。
(11)到了三十二岁,全身发育已达顶点,筋骨更加强盛,肌肉壮实而丰满。
(12)男子外泄生殖之精,肾中精气易耗,所以男子衰老从肾气不足开始。张景岳注:“男为阳体,不足于阴,故其衰也,自肾始。”发之生机在肾,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到了四十岁,头发开始脱落,牙齿逐渐枯槁。
(13)“阳气”,指三阳经脉之气。“鬓”,两颊旁的头发。“颁”,同斑。“颁白”,即黑白相杂。肾气衰退,三阳经脉之气也不足以上荣头面发际,所以面部憔悴,头发开始花白。
(14)到五十六岁,肾气进一步衰减,水不涵木,肝气亦衰,肾不主骨,肝不主筋,所以筋骨活动不灵。
(15)“形体皆极”,即整个形体都已衰竭的意思。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衰少,肾脏功能减退,牙齿与头发脱落,整个形体都到了衰竭的地步。
(16)“主水”,指肾脏藏精的功能。肾主藏精,肾中精气,虽然禀受先天,但肾又能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加以贮藏。所以五脏精气充盛,归藏于肾,肾脏才能向其他脏腑转输精气,同时化为生殖之精,越泄于外。另一方面,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肾气的盛衰,不但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也会影响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后天脾胃与先天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张景岳在论述脾肾辨证关系时说:“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这是关于先天与后天的精辟论述。
(17)“解堕”,同懈惰。肾脏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关系到肾气的盛衰,五脏六腑精气衰减会导致肾脏精气哀少,天癸衰竭,而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如筋骨懈堕无力,发鬓皆白,身体沉重,活动不灵,行走不稳,不能生育等。这里《内经》从衰老过程的角度,进一步强调肾与五脏六腑的辨证关系。
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以通,其气在下,故好走(1);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2);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3);四十岁,五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4);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5);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6);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7);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8);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9);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10)。
《灵枢·天年》
〔讲解〕
本文论述人体成长、壮盛、衰老及死亡各阶段,脏腑、经络、气血及神的变化,以及与这些变化相应的外在表现的特征。
(1)“气”,指肾气。人的生长发育,本于肾气,肾气自下向上升散,敷布全身,所以说“其气在下”。正如张景岳所说:“天地之气,阳主乎升,升则向生,阴主乎降,降则向死,故幼年之气在下者,亦自下而升也。”“走”,《说文》段注:“《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人自出身之后,到十岁左右,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开端,五脏开始健全,血气运行已经通畅,这时肾脏精气逐渐充盛,自下而上发散全身。肾气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不但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见到喜动爱跑等外部表现。
(2)到了二十岁左右,发育已经成熟,血气开始旺盛,肌肉也趋发达,行动更为敏捷,爱好疾行。
(3)三十岁,进入壮年期,五脏已经发育健全,肌肉坚固发达,血脉旺盛充满,爱好从容不迫的步行。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隆盛,而在行动上反表现为好步行呢?《内经》认为,少年时代,血气通畅,肾气升发,所以性情活泼,喜动好跑。到了青年时期,血气开始旺盛,肌肉日趋发达。进入壮年,肌肉坚固,血脉盛满。而另一方面,性情也相应发生改变,日趋稳重,在行动上由好趋而转为好步。在这里《内经》生动地描述了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性情变化。
(4)“颇”,《太素》卷二《寿限》作“鬓”为是。“平”,足也。“平盛”,谓生长发育已到极点。“摇”,《说文》:“摇,动也。”“不摇”,即不好动的意思。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都已到了旺盛的极点,生长发育达到极限,精力已不甚充沛,性情也变为更加稳重,所以不好动而喜坐。这是由盛而衰的开端,从此腠理发始疏松,颜面容华逐渐衰落,鬓发开始花白。张景岳注:“天地消长之道,物极必变,盛极必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人当四十,阴气已半,故发颇斑白而平盛不摇好坐者,衰之渐也。”
(5)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人体发育由壮盛而进入衰老,肾气开始衰退,水不生木,首先影响及肝,导致肝气衰减,肝叶开始薄弱,胆汁逐渐减少,目为肝之窍,所以两眼视力也开始减退。同时由于肝气衰减,木不生火,继则到六十岁,又会导致心气衰减,然后依五行相生的次序,七十脾气衰,八十肺气衰,九十肾气衰。正如朱永年注所说:“人之生长,先本于肾脏之精气,从水火而生木金土,先天之五行也。人之衰老,从肝木以及于火土金水,后天之五行也。”
(6)肝属木,心属火,五十岁而肝气衰,木不生火,因而到了六十岁,心气也衰。心志为忧,心气不足,心神失养,所以经常忧愁悲伤。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血脉涩少,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因而倦怠而好卧。
(7)到七十岁,由于心气衰减,火不生土,所以脾气也随着衰减.脾主运化,脾气虚衰,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在外可以表现出皮肤枯槁不泽的象征。
(8)由脾气衰,到了八十岁,肺气随着衰减,肺主藏魄,魄是人体的本能动作和感觉,人的说话能力属魄的一部分,所以魄的表现也开始离散衰弱,而使语言经常发生错误。
(9)“肾气焦”,指肾气亏竭。“四脏”,指心、肝、脾、肺四脏。由肺气之衰,影响及肾,人到九十岁,肾气亏竭,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其他四脏精气皆衰,全身经脉气血空虚。
(10)人到百岁,到了衰老的最终阶段,五脏脏气虚衰,机能活动停止,所谓“神气皆去”,只剩下躯壳,终其天年而死。
〔临证意义〕
从《内经》有关篇章的论述来看,《内经》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主要取决于肾气,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同步的联系。肾气由微至盛,则人体生长发育;由盛至衰,则人体由壮盛至衰老。对于人体生长发育这一规律的认识,对于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与肾气是否充盛有关。所以临床所谓的五迟证,即小儿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大多责之于肾气不足。《医宗金鉴》说:“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故临床治疗常以培补肾气为主。又如小儿智力的发育上与肾气是否充盛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肾气应当充盛而未充盛,小儿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等智力发育轻微障碍。临床采用填补肾气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其次《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男女生长发育及衰老特点的认识,对临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刘河间根据《内经》的理论提出:“妇女童幼,天癸未行,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妇女一七至二七之间,必须肾气渐充,天癸形成,任通冲盛,才会产生月经,所以若月经不行或量少或经期紊乱,当责之肾气未充,天癸未至,治疗就当从肾入手。待到三七、四七,天癸已盛冲任已通,凡经产之病大多因七情所伤,肝失疏泄,经血逆乱所致,所以治疗又当主要责之足厥阴肝。五七、六七之后,妇女衰老自阳明始,故临床尤应重视培补脾胃后天气血生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