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风热喉痹之三(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风热喉痹之三(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过去中医对此病的认识,相当不足。逮解放之后改封闭型为开放型,逐渐与西医学说沟通,乃认识此病并摸索出一套有效措施。这是一个严重的病种,幸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常出现急性病程,有发热、衰竭、咽喉部溃疡性病变,甚至坏死。它是一种恶性白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女性,一般男女对比为1:3,更以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尤多,儿童很少发病,一般在25岁以后逐渐增多。

历代名称:古代中医没有分析血液病的血液学说,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病名。但急喉风、急喉痹、烂喉风、烂喉痹、肺绝喉风、走马喉痹中有许多的描写是符合于本病的。例如《喉科指掌》的虚闷喉风描写是“生于喉之关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者是也”。又如《喉科家训》的虚烦喉风:“喉间白斑痛烂,视之不肿,六脉细数”等颇相吻合。更有如许多喉科专书中的“十六绝症”里第十三绝症“天柱倒折”,就是本病在极度衰弱时的症状。《喉科心法》:“有朝发夕死者,不可不知也”的“瘟疫喉痛”,以及《咽喉论》的“有暴发暴死者,名曰走马喉痹”,都是本病的急发者。《咽喉脉证通论》的弱证喉癣,颇似本症的慢性者。

〔症状及检查〕

发病有急有缓,急发者,病发仓猝。初起时即显著全身不适,体温很快上升,常达39—40摄氏度,甚至更高些。呈不规则稽留型或弛张型热,很快进入衰竭阶段。面呈严重的急性病容,精神极度不振,终至“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的境地。

局部为咽疼喉痛,扁桃体肿大。腭弓、咽后壁、软腭及悬雍垂等处粘膜,产生溃烂,很迅速的侵入深层。并可扩展到颊粘膜,舌缘和咽部粘膜,可见坏死性溃疡,故《喉科心法(潘氏)》描写为“渐渐腐烂成孔,大小不一,愈久愈烂"。溃疡上覆盖一层污黄物,灰色或墨绿色的苔膜,《喉科指掌》:“红色白斑”“或红或紫”,《喉科秘旨》:“形如花瓣,烂肿白斑”等描写,就是针对这种症状。最后则溃疡愈烂愈深,因坏死组织的增加增深而臭气也更浓郁,故《喉科指掌》谓之“血腥满口,味难言数”。

发病缓者,症状较轻。可有间歇性发热,衰竭。脾脏肿大,或轻或重无定。

血液检査,红细胞与血小板均正常。典型的改变是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的减少。白细胞总数可少到2,000/立方毫米以下,甚至500/立方毫米以下。但在慢性病例中的总数较急性高些。骨髓检查,其特征为缺乏粒细胞。

〔诊断〕

主要为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的明显缺乏。咽部有溃疡,发出臭气。全身症状严重,主要表现在迅速而明显的全身性衰竭。

〔常见证因〕

未病前早已正气极衰,一旦外邪一袭,无力抵御,毒不外托,终至内陷心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症是最典型的正虚邪实证,但以正气衰弱为主。但其中分为两型:

1.阴虚:发烧寒少热多。溃疡周围多潮红,疼痛较剧,臭气呈尸臭味,血水多于口水。便秘。脉数而细,舌质红。

2.阳虚:热度较低。溃疡粘膜无炎性症状。疼痛较缓,臭气呈抹布味。口水多于血水。大便偏薄。脉数而芤。舌质淡而胖嫩。

至于所谓“证实”,如糜烂、溃疡、坏死、恶臭等貌似实证,其实都是由虚而致。真正的实火实热大毒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二)论治要点

1.内治法:本症以扶正为第一要务,清热解毒仅是次要的辅助。以扶正为主解毒为辅方法的常用代表方,有加减救逆解毒汤(党参 生地 麦冬 五味子 薄荷 元参 丹皮 知母 板蓝根 甘中黄)。如其偏于阴虚者,加西洋参(另煎冲兑)、阿胶。偏于阳虚者,除知母,加红参(另煎冲兑)、黄芪。唯不论西洋参或红参,取用大量,一般可15〜30克。

还有如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都是在扶正时可以考虑的方药。同时为了化浊除臭,佩兰、藿香、蔻仁等芳香化浊药,也是应当取用。至于清凉解毒药,绝对禁忌苦寒,否则已经衰竭的正气,已经困于运行的气血,予以投石下井的打击,预后颇为不良。重用四妙汤(党参 当归 银花 甘草),疗效特别理想。唯药量奇重,除甘草外三味,俱可30克以上。必要时加红参。对慢性的更佳。

2.外治法:为了保持口腔清洁,所以漱口药十分需要。常用方有:

月石汤:适用于口臭严重,腐烂方酣之际。

月石60% 佩兰20% 藿香20% 煎汤待冷漱口。

银花汤:适用于后期。

银花80% 甘草20% 煎汤待冷漱口。

吹药:一般用冰硼散。严重的或腐烂方酣之际,用锡类散。后期,用养阴生肌散或珠黄散。

〔转归及预后〕

本症为严重咽喉病之一。因正气无存,毒邪只能内陷而无力外泄,所以死亡率可高达70〜80%。除咽部病变之外,也能在阴道、直肠等处发现溃疡。

〔调护〕

1.加强营养,但忌鸡鸭海鲜、辛辣。

2.强调卧床休息。

3.保持口腔清洁。

4.情绪稳定。

5.勤于检查血液。

〔文献摘录〕

1.热毒:《喉科指掌》:“郁积热毒而发”。

2.胃热:《喉科心法》:“五辛热物,热积于胃”。

3.寒包火:《喉科指掌》:“因寒包火,伏于肺经”。

4.暑与火:《咽喉经验秘传》:“酷热暑火炉火之毒”。(以上指急性而言)

5.肝肾阴虚:《重楼玉钥》:“此肝肾阴虚,不能蓄养龙雷真火。盖阴虚火旺,火旺则水竭,水竭则肾气枯涸,肾元枯竭则相火奔腾而浮上,斯喉痹喉疮”。

6.君火与相火:《咽喉经验秘传》:“因君相二火上攻”。(以上指慢性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