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编者与序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编者

李可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可医学传略

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 1933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 46 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 28 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自 序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 16 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23 岁蒙冤,50 岁后平反昭雪。所幸 28 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 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 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 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 9 年。

我一生大部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辨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 6 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感愧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失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愿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李可

2002 年元月

中医的脊梁

——代 序

10 余年前,我通过灵石县县长张棨的介绍,认识了灵石县中医院院长李可,并拜他为师。现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即将出版,我又是本书的责任编辑。

李师擅长治疗疑难大症,我早在青年时代就目睹耳闻。当时我家在灵石县两渡镇,我的朋友张延宗之母患甲状腺癌瘤,状若馒头之大,经李师用重剂治疗后,顿然消失,直至 80 高龄亦未复发,邻里讶为奇事。李师治病,常是一剂知,二剂已,遐迩闻名。更值得称道的是,李师尤擅长用中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亦有百余人。时下各医院急救都是西医的事,中医则是靠边站。然而,在李师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

我曾问过西医,面对垂危病人抢救无效时,何不请中医来会诊?答曰:非吾等不请也,乃尔等不敢也。何以中医不敢?原因有两个:一是回天乏术,现代中医甘当“慢郎中”,把自己锁定在治疗慢性病范围之内,面对垂危病人确实束手无策;二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因为西医抢救无效,则病人死就是应该的,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难免会招来诸多非议与官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丢了饭碗。因此,面对急危重症病人,中医常是避之惟恐不及。

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之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邈所称道的苍生大医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有之乡!使剧毒之品变成了救命仙丹。无怪乎广东一位老中医称赞李可为中医的脊梁!

在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实践中,李师最为推崇张仲景。他认为仲景上承内难,博采百家,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宝库之中的宝库,伤寒六经辨证之法,使我们洞悉病源,统病机而挽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他常常告诫我们,病可以有千种万种,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临证之际,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则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见病知源,少犯错误。他常说,仲景学说是中医学说的灵魂,也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难症痼疾,师法仲景”,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也是对我们中医界晚生后辈的谆谆教侮。

李师不仅才识超绝,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治病从不论富贵贫贱,皆一视同仁。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姓。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不能按医嘱服药时,他常常是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方才离去。他常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一生涉猎颇杂。实则他是从实际出发,群众有什么病,他钻研什么病,一切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他白天看病,晚上攻读医书,几十年来从未在夜晚 2 时前睡过觉,至今己 70 高龄,依然如是,每次外出,他都是背着厚厚的书包,利用诊余攻读不辍。他视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视振兴中医为天职,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本书承蒙中医界泰斗邓铁涛在病中题词,给予李师极高评价,这不仅是对李师及其弟子们的巨大鼓励,也是对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巨大支持,我仅代表本社同仁向邓老表示衷心的感谢!

郭博信

2002 年 4 月于并州

声明

本书用药剂量为李可老中医独特的经验,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应用,不可盲目照搬。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