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

一、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

任兰汝,女,48 岁。1964 年 8 月 14 日病危,其子何新民从何家焉村下山邀诊。乃一路急行,午前抵村。入室诊视,见患者取右侧位卧于炕上,痛苦呻吟,频频呕吐秽臭粘涎并夹有粪便,豆粒大之汗珠从头部淋漓滴下。右腿弯曲不取稍伸,阑尾部有包块隆起约馒头大,外观红肿,痛不可近。扪之灼热,有波浪感。腹胀如瓮,阵阵绞痛,已 3 日不便,亦不能矢气,小便赤热刺痛。高热寒战,叩齿咯咯有声。腋下体温 39.5℃。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仅从外观,已可断为肠痈脓成,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之关格大症。乃建议即刻护送县医院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开刀,宁死不去。全家又苦苦哀求,设法抢救。余家在 1939 年日寇扫荡时,曾在该村避难。又知患者素体康健,病虽 5 日,未见虚象。但症已危急,往返需 2 小时始可取药。乃从电话口授一方,嘱大队保健站火速派人送药上山:

1、生白萝卜 2.5 公斤,元明粉 120 克,上药加水 5000 毫升,置饭锅内同煎,分 3 次入萝卜,待煮熟一批,捞出再换一批,得汁浓缩至 500 毫升,备用;

2.二花 240 克,连翘、生苡仁、赤芍、桃仁泥、厚朴、生槟榔、芙蓉叶、芦根各 30 克,冬瓜仁 60 克,生大黄 45 克(酒浸一刻取汁入药),丹皮、枳实各 15 克,皂刺、炮甲珠、白芷、甘草各 10 克,广木香、沉香各 3 克磨汁对入(此为拙拟攻毒承气汤加味)。

加水过药 2 寸,加白酒 100 毫升,浸泡 40 分钟,加速药物分解,然后以武火急煎 10 分钟,取汁混匀得 1000 毫升,与方一混合,每隔 2 小时服 300 毫升,连续服用,以通为度。

3.先予舌下金津、玉液、尺泽(双)、委中(双)刺泄黑血;阑尾、足三里、内关提插捻转泻法,强刺留针。待药取回,呕吐已止,绞痛减轻。下午 6 时,顺利服下 300 毫升。2 小时后腹中绞痛,上下翻滚,腹中阵阵雷鸣,频频打嗝矢气。幸得三焦气机升降已复,乃一鼓作气,再进 500 毫升,患者欲便,取针后仍未便下,但痛胀已大为松缓。于夜 11 时又进 300 毫升,至夜半 2 时,便下黑如污泥,极臭,夹有硬结成条、块状粪便及脓血状物一大便盆。随即索食细面条 1 碗(已 2 日未进食),安然入睡。余在病家守护一夜,次晨诊之,阑尾部之包块已消,仍有压痛。舌上黑苔通净,六脉和缓从容,体温 37℃。予《辨证奇闻》清肠饮,倍苡仁加芙蓉叶、甲珠、皂刺以清余邪:

二花 90 克,当归 50 克,地榆、麦冬、元参、生苡仁、芙蓉叶各 30 克,黄芩、甲珠、皂刺、甘草各 10 克,3 剂而愈。

阑尾炎因失治而成脓肿,甚至合并肠梗阻,在穷乡僻壤、缺医少药地区,井非偶见。此例病经 5 日,用青霉素未能控制,症情危急。若阑尾穿孔,易合并腹膜炎或脓毒败血症,其肠梗阻亦颇严重。现代医学认为,二者若见其一,已非保守疗法适应症。但余一生治愈此等急险重症却不计其数,且全部成功,无一例失败。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而且见效快,费用少。如此大症,前后不出 10 小时,费用不过数元。本例所用方剂:一、即《医学衷中参西录》硝菔通结汤,其软坚润下通便之功甚为卓著,且无伤正之弊,虚人、老人之肠梗阻用之最宜。二、即《金匮》大黄牡丹皮汤加味而成之攻毒承气汤,方中破格重用疮毒圣药金银花,善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之芙蓉叶,更加苡仁、冬瓜仁,透脓散(甲珠皂刺),清热解毒排脓。并以广木香、沉香磨汁对入,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之槟榔,配硝菔汤以破滞气,腑实一解,毒随便泄,沉疴立愈。若与大柴胡汤合方,重用柴胡 125 克,加金铃子散(冲服),可于 40 分钟之内,阻断病势,使急性胰腺炎痛止、肿消,血象基本复常,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二、老年性高位肠梗阻

王万林,男,65 岁,外科住院病人;急诊入院 5 日,病程半月。起病即见腹痛呕吐,半月无大便,无矢气。腹胀如鼓,时时绞痛,满床翻滚。外科诊为老年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灌肠无效,准备手术。考虑患者高年体弱,脱水严重,心脏功能不好,恐难支持,特邀中医协治。

诊见患者面容憔悴,眼眶塌陷,极度消瘦,腹胀如鼓,已半月粒米未进。舌苔黄厚腻,脉滑无力。高年,关格大症,邪实正虚,不堪峻攻。拟硝菔汤合扶正破滞之品。

一、生白萝卜 5 公斤,芒硝 240 克;

二、红参(另炖)、赭石粉、厚朴、槟榔各 30 克,旋覆花 15 克(包),枳壳 10 克(炒),木香、沉香各 3 克(磨汁对入)。

各依法煎煮,两汁混匀,2 小时服 1 次,每次 200 毫升,连续服用,便通停药。

次日诊之,知昨晚 8 时服药 1 次,一刻钟后,先觉脐周绞痛,随即有气上下翻滚,腹中鸣响如雷,满室皆闻其声。约 40 分钟后开始频频打嗝,矢气不停,三焦气机升降已复,腹胀大减。又接服药汁 200 毫升,1 小时后腹中大痛一阵,随即便下团块状结粪夹极臭之糊状大便甚多,痊愈出院。此例从服药到便通仅 2 小时 10 分,服约全剂的 1/2 弱。

三、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重症腹膜炎

水峪兽医站杨友三之子杨建强,14 岁。1984 年 9 月 16 日半夜 2 时急诊入院。确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白细胞 15900、中性 90,经输入大剂量青霉素不能控制。高热 39.5°C,持续不退,神识昏糊。已定手术,家长不同意。17 日请中医协治。见证如上,恐有热毒攻心犯脑之虞。予增损攻毒承气汤釜底抽薪,清热解毒排脓:

二花 120 克,桃仁、丹皮、紫草各 15 克,生石膏 30 克,冬瓜仁 60 克,生大黄(后下)、甲珠、皂刺、甘草各 10 克,蚤休 15 克,生苡仁 45 克,芒硝 24 克(冲),三七粉 10 克(冲)。

上方 2 剂,日夜连服,2 小时 1 次,得畅泻去芒硝。

9 月 18 日二诊:热退,阑尾压痛及满腹剧痛已退八九。改投《辨证奇闻》清肠饮 2 小时 1 次。

9 月 19 日三诊:肿痛全消,已能起床。昨方再进一剂。

9 月 20 日痊愈出院,带清肠饮 2 剂以清余毒。

四、老年高位肠梗阻合并疝嵌顿

公安局李继光之叔,65 岁,城关院住院病人,1983 年 11 月 3 日会诊。病程 8 日,入院 2 日。透视平齐剑突一线有液平面;查右侧睾丸肿痛,嵌顿(3 日),频频呕区吐,二便闭结,亦无矢气。经胃肠减压、灌肠无效,拟手术,家属要求服中药试治,患者高年,关格大症 10 日不解,体质尚可:

1.生白萝卜 2.5 公斤,芒硝 120 克;

2.赭石粉 50 克,旋覆花 15 克(包),生半夏、厚朴各 30 克,枳实、木香、沉香、甘草各 10 克,鲜生姜 30 克,姜汁 1 盅(对入),红参 15 克(另煎对入);

3.生山楂 30 克(煎汤),红糖 15 克,白酒点燃 1 分钟后捂灭,真广木香研粉 3 克,煎妥,混匀备用。

上药,方 1、方 2 依法煎煮,混匀,得汁 800 毫升,首服 300 毫升,隔 2 小时服 200 毫升。待呕止、便通,再服

方 3 方 1 次,以愈疝嵌顿。

11 月 4 日:二诊:服第 1 次后呕止,服第 2 次后腹中雷鸣阵阵,频转矢气,加 3 方顿服 1 次,约 1 刻钟后便通。今晨透视液平面消失,疝嵌顿在加服方 3 后 20 分钟亦愈,出院。

11 月 7 日李继光黎明来家急邀出诊。据诉:出院当天,半路觉冷,开始呃逆频作,至今已达 28 小时不止。刻诊患者面色青惨,神疲不支,脉迟细,60 次/分,舌胖而润,四末不温。觉有冷气从脐下频频上攻,声低息短。久病见呃逆者危,此老绝非风冷小恙。一生牧羊,内伤积损可知。初诊失察,六五高龄,因关格危证竟在一日之间服芒硝 120 克,脾肾元阳大伤,冲脉不能下守。恐有亡阳厥脱之变,急急温肾镇冲救逆固脱:

附子 30 克,油桂 6 克(冲服),沉香、砂仁各 10 克,红参 15 克(另炖),山药 30 克,云苓 15 克,紫石英 30 克,泽泻、怀牛膝、公丁香各 10 克,柿蒂 30 克,姜汁 1 盅(对),山萸肉 60 克。

急煎频饮,当日连进 2 剂。

余守护病榻,以大艾柱灸神阙半小时,服药 1 次后呃止,四肢回温,知饥索食,脱险。生萝卜制芒硝,本无伤正之弊,况有红参扶正,不当有变。农民生活艰难,觉药物弃之可惜,竟在便通之后,又多服 2 次,险遭不测!亦余医嘱不周之过。

五、急性子宫内膜炎

郭玉梅,女,31 岁,煤矿工人家属。1967 年 10 月 9 日急诊。患者于经净次日去公共澡堂洗澡,当晚即感少腹胀痛如针刺,黄带秽臭、灼热,腰痛,夜半时开始寒战高热如疟,体温 39.5°C,自服镇痛片、四环素 6 片后得汗,入睡。今晨起床后头痛呕吐,体温回升至 39.7°C。矿医院注射青霉素 80 万单位 10 支,安乃近 2 支,又得缓解。12 时起头痛如破,喷射状呕吐,高热达 40 °C。黄臭带增多,夹有血水,少腹绞痛不可近,神识昏迷,牙关紧闭,时时抽搐。脉滑数搏指,苔黄厚腻,口中恶臭。矿医院诊为急性子宫内腹炎,盆腔脓肿,己发展为脓毒败血症。症情险重,建议迅速送县医院抢救,患者之夫刘守珍坚持中药治疗。乃先以三棱针重刺十宣出血,双尺泽抽取黑血 10 毫升,针泻素髎、合谷,患者全身透汗,苏醒,呕吐亦止。遂书简要方案:症由经后洗澡,秽浊不洁之物侵入前阴,湿热化毒,结于胞宫血室,热极动风,上犯神明。拟攻毒承气汤扫荡热毒,以刹病势而挽危急:

二花 240 克,芙蓉叶、连翘、生大黄、柴胡、生苡仁各 30 克,苍术、黄柏、蚤休、丹皮、紫草、桃仁各 15 克,冬瓜仁 60 克,漏芦 12 克,炮甲珠、甘草、车前子各 10 克(包),川梅子 30 克,醋元胡 6 克(研粉冲服),芒硝 30 克(另包),白酒 100 克,冷水浸炮 1 小时,急火煎沸 10 分钟,得汁 3000 毫升,每服 300 毫升,2~3 小时 1 次,每次冲化芒硝 10 克,冲服元胡粉 1.5 克,得泻 2 次,去芒硝不用。一鼓作气,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阻断病势。

患者于晚 7 时服药 1 次,8 时许畅泻恶臭便 1 次,腹痛止。9 时继服 1 次,11 时体温降至 38.5°C,黄带变稀。夜半 2 时,体温 37 °C,患者入睡。余守护观察一夜,至次日天亮,共服药 6 次,约 1 剂的 2/3 弱,诸症已愈八九,嘱余药弃去不用,改投清肠饮 3 剂。余于 9 时离双泉峪返回保健站,患者已能出门送行。患者自开始服药,至基本痊愈历时 12 小时,药费不足 10 元。余在农村条件下,经治多例危重急腹症,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将上方定型,定名为“攻毒承气汤”。历 30 年,资料散失不全,难作精确统计。除上述病症外,施用于急性胰腺炎、重症肺脓疡、可疑肝痈、外科创伤毒血症,均治愈。由于本方是从农村配药困难角度出发,从 1 剂药在 20 小时内解决一个大症设计,故用量过大。90%以上病人,不待一剂药服完已基本痊愈。

六、肠梗阻术后粘连性不全梗阻

李增仁,男,37 岁,坛镇孙家沟农民,外科住院病人。1984 年 1 月 14 日,外科邀余协治。病历记载,患者于 2 年前做肠梗阻手术。今年冬至节后,又发生粘连性不全梗阻,已住院 20 日,呕吐频作,腹痛不休,大便似通不通,已 25 日不能进食。身瘦形脱,疲软不能坐立,动则气喘。脉大按之而散,舌红中根燥干。此由中气虚失于运旋,胃液涸不主和降。予益气降逆,增液行气:

生芪 90 克,红参 20 克(另炖),生地 30 克,元参 60 克,麦冬 90 克,厚朴 30 克,沉香、木香各 5 克(磨汁对入),赭石粉 50 克,莱菔子 30 克(生炒各半),姜汁 10 毫升对入,2 剂。

当日服药后,腹中响动如雷,呕止。中午开始进食,下午 2 时便通,腹痛止。次日又服 1 剂,一切复常,唯觉气短身软。已办出院手续,特来中医科向余告别。于补中益气汤加麦冬 30 克,五味子 10 克,3 剂善后。

按:治一切痞塞不通之症,重在治“气”。百病皆生于气,三焦气化升降之枢纽在脾胃。故治气之要,不过升脾降胃而已。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因六淫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气下陷,胃气上逆,则病阻隔不通。甚则气机逆乱,有升无降,上不得入,下不得出,而病关格。此即肠梗阻之成因。治关格大症,用扫荡攻坚之剂,必以气药为帅。如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四味药,破滞气药占 1/2,厚朴为大黄之两倍,张氏硝菔通结汤两味药,芒硝 4 两,生白萝卜 5 斤。白萝卜为蔬菜,四季皆有,价廉易得。性温,生升熟降,物而兼升降气机之能,又为食疗上品。生食下咽,立即噫气打嗝,升气宽胸,上焦先通;熟食则转矢气,肠鸣漉漉,下气根速,通利二便,中下二焦可通。芒硝与萝卜同煮,软坚润下,以萝卜浓汁善下气者推荡之,肠蠕动加速,开结最速而不伤正,故治重症、虚症肠梗阻最理想。

手术后发生肠粘连或不全梗阻,或尿闭,更是气虚为病。气虚失运则窒塞不通,当塞因塞用,重用参芪大补元气。佐小量木香,沉香磨汁对入,助大气流转。莱菔子即白萝卜成熟种子,与萝卜同性,破气消痰“有推墙倒壁之功”,以大剂参芪为帅而统之,发挥其善通之特长,制其开破之弊,不使为害。再加赭石、厚朴之降胃逆,液枯者合大剂增液汤增水行舟,使三焦气化迅速复常,冲决窒塞,诸症立愈。用治术后各类脏器粘连为患,对症加减,效果极好。气虚者多觉胀闷,气虚下陷症,胀闷更甚。不可疏散,更不可开破,迳峻补其气,气足,则运旋升降复常,胀闷自消。

七、胆石症胆绞痛

公安局干部景宏元,45 岁,1985 年 8 月 17 日夜邀诊。患者剧烈右胁痛 3 日,县医院 B 超确诊为胆结石,胆囊内有大小不等之结石 6 个,大者如玉米粒,小者如红豆。已定手术,本人要求先服中药试治。刻诊患者痛发正剧,便结腹胀,尿频急痛。先以针刺清泻胆经郁火,予阳陵泉透阴陵泉,行泻法,约 10 分钟剧痛缓解。

患者嗜酒,喜食肥甘,脉滑数搏指,苔黄厚,证属湿热积久化火,胆石阻滞胆道,予清热利胆排石:

柴胡 25 克,白芍 45 克,赤芍 30 克,枳实、郁金、滑石、海金沙、大黄各 30 克,黄连、栀子、木香各 10 克,桃仁泥、甘草各 15 克,川牛膝 30 克,乳香 3 克,鸡内金 10 克、醋元胡 5 克研粉冲服,芒硝 15 克(分冲),大叶金钱草 120 克。

煎取 600 毫升,早晚分服,3 剂。

8 月 21 日二诊:上方服后每日泻下胶粘、灼热大便 2 ~ 3 次,痛止。去芒硝,大黄减为 10 克,继服 3 剂。

8 月 25 日三诊:共服药 6 剂,B 超复查,结石化为泥沙状。食纳精神已如常人。嘱每日服鸡内金粉 21 克,以金钱草 60 克煎汤分 3 次送服,10 剂痊愈。追访至 1997 年,一切如常。

按: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胆绞痛发作,疼痛剧烈,阳陵泉为胆经下合穴,止痛效果极好。或以复方冬眠灵 1 支,穴位注射,效果亦好。余以上法针药并施,经治数十例急性胆囊炎,均一次治愈,无复发。胆石症有的可以彻底排除,有的仍有结石,或溶解为泥沙后再缓为排除,但经治后临床症状消失,全部免除了手术。

八、胆道蛔虫症

闫引弟,女,45 岁,水头村二队社员,1977 年 4 月 9 日余在城关卫生院任职时,急诊入院。右上腹绞痛 1 周,县医院内科怀疑胆结石,建议转省级医院手术。诊见患者面色灰暗,冷汗淋漓,呕吐不上,右胁剧痛 7 日,1 日发作 4~5 次,发作时满床翻滚,呻吟不绝,间歇时亦隐痛不休。四肢厥逆,脉伏,舌苔黑腻。两颊有白团斑;双巩胶下端可见兰色条状纹,尾端如火柴头;下唇内侧白疹满布。上三点为虫症特征,按寒热错杂型蛔厥症论治:

附子 15 克,吴茱萸、川连、干姜、枳实、细辛、川椒、生大黄、木香各 10 克,乌梅、赭石粉、苦楝根皮、党参、炙草各 30 克,芒硝 15 克(分冲),姜汁 30 毫升,蜂蜜 120 克。

上药煎浓汁 600 毫升,入蜜煎三沸,对入姜汁,分 2 次服,3 小时 1 次,于服药后半小时服芒硝。

上药服 1 次后,腹痛呕吐均止,7 日来第一次安然入睡。半夜醒来服第 2 次药,兼冲服芒硝。10 日黎明 5 时吐出蛔虫、泻下蛔虫 6 条,10 日下午出院,带原方 3 剂,去硝黄、赭石,加使君子仁 20 克,二煎混匀,每晨空腹先嚼食使君子仁,喝蜜水 1 杯。顿服汤液。每日均有蛔虫排出,其症遂愈。

古人谓,蛔虫“得酸则伏,得苦则安”。余治胆道蛔虫必加蜜及姜汁,取其“得甘则喜,得辛则散”。乌梅有明显之缓解痉挛作用。如牙关紧闭者,以乌梅擦之立解。更据现代药理研究,乌梅能使胆囊阵阵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可将钻入胆道之虫体退出。

九、急性胆道蛔虫症并发急性胰腺炎

水头刘守财妻 46 岁,1983 年 12 月 2 日急诊入院,经内、外科紧急处理,不能控制,请中医会诊。

患者于昨日早饭后右上腹绞痛,频频呕吐,下午 4 时,吐出蛔虫 1 条,剧痛部位扩展至右上腹,疼痛剧烈,一度休克,注射杜冷丁 1 支未效。今日持续性、阵发性绞痛加剧,满腹拒按,手不可近,反跳痛,寒热如疟,体温 39 °C,经查血象白细胞 18500/毫升,中性 90%,初步诊断:急性胆道蛔虫症合并急性胰腺炎。已给予大剂量青霉素静滴,亢热不退,剧痛呕吐不止。当时,本院未能作血清淀粉酶测定,但已见急性胰腺炎之三大主症,病势险重,如果转院,则势必延误病机,决定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询知患者嗜食肥甘酒酪,内蕴湿热,诊脉沉弦数实,苔黄厚燥,口苦、口臭。近日食滞,7 日不便,复加蛔虫内扰,窜入胆道,胰腺发炎。邪热壅阻脾胃肝胆,已成热实结胸、阳明腑实重症,拟方如下:

1.舌下金津、玉液穴刺泻黑血,双尺泽穴抽取黑血 2 毫升,左足三里,右阳陵泉透阴陵泉,提插捻转泻法,留针半小时。

以上法疏泻胆胃瘀热而止痛,针后呕吐止,剧痛缓解。

2.拟攻毒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大黄牡丹皮汤、乌梅丸化裁,清热解毒,通腑泻热,扫荡血毒:

柴胡 125 克,黄芩 45 克,生半夏 60 克,杭白芍 45 克,枳实、丹皮、大黄(酒浸后下)、生大白、甘草各 30 克,桃仁泥 15 克,冬瓜仁 60 克,乌梅 30 克,川椒、黄连各 10 克,细辛 15 克,二花 90 克,连翘 45 克,芙蓉叶 30 克,芒硝 40 克(分冲),鲜生姜 75 克(切),大枣 12 枚。

加水 2000 毫升,浸泡 1 小时,急火煮沸 10 分钟,取汁 600 毫升,化入芒硝,加入蜂蜜 60 克,姜汁 10 毫升,3 次分服,3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2 剂,以阻断病势。

12 月 3 日二诊:昨从 11 时 40 分开始服药,至 12 时半,腹中雷鸣,频转矢气,呕止,痛去十之七八,仍无便意。令所余 2 次药汁一并服下,至下午 2 时 40 分,畅泻黑如污泥,极臭、极热,夹有如羊粪球大便 1 大盆及蛔虫 3 条,痛全止,热退净。嘱其第 2 剂药去芒硝,于夜 12 时前分 3 次服完。至夜 10 时又畅泻 2 次,泻下蛔虫 1 团,安睡一夜。

今日化验血象已无异常,热退痛止,全腹柔软,患者要求出院。脉仍滑数,予上方 1/4 量 2 剂,以清余邪。

按:现代医学所称胆道系统疾病(胆蛔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急性炎变,所出现的症状,如胸胁剧痛,手不可近,呕吐不止,寒战高热等,与《金匮》蛔厥、《伤寒》“热实结胸”“结胸发黄”、大陷胸汤证、大柴胡汤证之论述,基本合拍。故以大柴胡汤为核心组方,正是最佳方案。经治急性胰腺炎 6 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加大叶金钱草 120 克,内金、郁金各 30 克)70 余例均愈。本例合并胆道蛔虫症,故加乌梅、川椒、黄连、细辛、蜂蜜为引,半小时后以芒硝 20 克泻之,1 剂即解。

针刺与放血,在止痛、止呕、退高热方面起到了顿杀病势的效果,为辨证用药扫清了障碍。

凡用经方治大症,一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要掌握好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余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此点已为 80 年代后考古发现之汉代度量衡制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 15.625 克,上海柯雪帆教授已有专著,并经临床验证,真实可信。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一大特色。沿袭至今,遂使中医优势变为劣势,丢掉了急症阵地。只有革除这一陋习,走出误区,急起直追,努力发掘经方的奥秘宝藏,立足实践,培养造就一批有胆有识,能治大病,能独当一面的青年中医队伍,才是当前复兴中医的当务之急。

十、胃结石症

灵石石膏矿工人孙宝祥,48 岁。1997 年,中秋节前上山打猎,无所获。又饥又渴,见黑枣成熟,遂饱食一顿,约 1 公斤多,又饮山泉冷水。归家疲累已极,倒头便睡。半夜被脘痛憋胀而醒,其痛如绞,从此日甚一日。渐渐食入即吐,胀痛难忍。病延两月,由一彪形大汉,竟至两颊凹陷,骨瘦如柴,体重锐减 10 公斤多,卧床不起半月。县医院 x 光透视,见胃内有多个大小不等之充盈缺损,边沿清楚。结合临床诊为“胃黑枣结石”,拟手术摘出。家属不同意,邀余诊视。11 月 20 日,诊脉沉滑有力,舌苔黄燥。按诊胃部有小儿拳头大、桃子大之圆形包块滚动。患者素来壮健如牛,因病致虚,大实有羸状。当消积攻坚,兼顾正虚。选保和丸消食化积,莱菔子一药“有推墙倒壁之功”,鸡内金善消食化石为主药,二药利气止痛,消胀宽中而不伤正,莱菔子与红参、灵脂同用,相制相畏,扶正攻积,相得益彰,遂拟一方:

莱菔子 60 克(生炒各半),鸡内余 30 克,连翘 30 克,枳实、大黄(酒浸后下)、焦三仙各 15 克,生半夏、云苓各 30 克,红参(另炖)、灵脂、陈皮、木香(后下)、炙草各 10 克,鲜生姜 10 片。

上药连服 3 剂,每日泻下 1~3 次成团、成块、粘涎包裹之大便,3 日后痊愈。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