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阳虚型红斑狼疮一例治验

赵 x,女,15 岁,山西灵石县五中学生,2001 年了元旦初诊:病程 3 个月,今冬第 1 次寒潮袭来,顿觉指、趾冷痛、青紫、僵硬,四肢关节痛,不能屈伸,手足背潮红作痒,每日午前,阵阵面色酡红,鼻、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过午则渐渐隐去。经山医大一院作抗体试验(磁卡号:991149619)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询知自幼体弱多病,极易感冒,每冬冻脚,嗜食生冷,口渴即饮冷水;月经月月超期,脐周绞痛,色黑多块,带多清稀,脉沉细涩,舌淡胖有齿痕。证属先天肾气怯弱,藩篱失固,寒邪由表入里,深伏血分。日久,沉寒痼冷盘踞胞宫,冲、任、带脉俱病。复暴感外寒,致血脉痹阻。遵伤寒治厥阴脏寒之法,用当归四逆汤,内有久寒,合吴茱萸生姜汤;每日午前一阵面赤如醉,真阳有外越之险,更加附子、肉桂,直温少阴。全方重用当归,温润通脉;重用细辛,直通厥阴。合为温内解外,开冰解冻之剂。顽症痼疾,当用重剂:

当归 50 克,桂枝、白芍各 45 克,炙甘草、通草各 30 克,细辛 45 克,吴茱萸 50 克(开水冲洗 7 次后入煎),附子 30 克,企边桂 10 克,鲜生姜 125 克(切),大枣 25 枚(擘)。加冷水 1200 毫升,黄酒 500 毫升,文火煮取 600 毫升,日分 3 次温服,3 剂。1 月 5 日夜半急诊:上方服 1 剂,指、趾关节冷痛已愈。3 剂服完,肢端青紫退,唯觉活动尚不甚灵活。今日气温零下 10 度,凌晨赴省医院检验,路途感寒、劳乏,下午返回,突然寒战高热如疟,体温 40.5°C,血象高,血沉 120,已用大剂量青霉 800 万单位静滴,不能控制。大热、大渴、多汗、脉洪,舌中黄,口苦,呕逆,面部、背部红斑成片。症情突变,揣测原因有三:一则寒邪久伏,得温药之助,阴证转阳,遂见化热外透之机;二则经水适来,邪入血室,引动伏邪;三则正值冬季流感流行,兼夹瘟毒。既见发斑,为邪有外透之机。当因势利导,以拙拟贯众石膏汤,辟秽化斑解毒,小柴胡汤加味,枢转少阳,清透厥阴血分,引领伏邪外透:

透明生石膏 250 克,贯众、黑小豆各 30 克,苍术 15 克,明雄黄 0.3 克(研末吞服),柴胡 125 克,黄芩 30 克,生半夏 60 克,炙甘草 30 克,西洋参粉 15 克(冲服),丹皮、紫草各 15 克,青黛(包煎)、炒黑芥穗各 10 克,鲜生姜 75 克(切),大枣 12 枚(擘)。

上药,遵和剂煎服法,水煎 2 次,去渣再煎,浓缩至 600 毫升,3 次分服,3 小时 1 次,日夜连尽 3 剂,以阻断病势。

1 月 7 日 3 诊:上药服至今日中午,热净身凉,红斑消去。化验血象正常,血沉 12。唯今日活动较多,将息失宜,双下肢出现紫癜样红斑,痒甚。以拙拟“乌蛇荣皮汤”加味,清解血分余毒:

乌蛇、酒炒生地、当归、赤芍各 30 克,丹皮、紫单各 15 克,制首乌、白蒺黎各 30 克,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各 10 克,大蓟、白藓皮各 30 克,西洋参粉 15 克(冲服),乌梅、生山药、元参各 30 克,炙甘草 20 克,鲜生姜 10 大片,大枣 12 枚,2 剂。

1 月 10 日四诊:诸症均退,红斑消尽,精神食纳好。唯觉腰困如折,渴饮无度。邪去正虚,久病伤肾。上方加肾四味 80 克固护肾气,元参加至 100 克,以清浮游之火,反佐油桂 10 克,以防寒凉损伤脾胃。

1 月 16 日五诊:上药又服 8 剂,已无病象。唯 3 日来脚心涌泉穴热如火焚,夜卧非坦露双脚不能入寐,脉大不任重按。考病本阳虚血寒,温热不过外邪,过用清透,寒伤元阳,阳不统阴,致下焦阴火沸腾,例同浮阳外越。以加味四逆汤温而敛之。外有假热,恐防格拒,用热药冷服法:

附子 30 克,干姜 25 克,炙甘草、生芪各 60 克,肾四味 80 克,红参(另炖)、灵脂各 10 克,生龙牡粉各 30 克,1 剂。

1 月 19 日六诊:药进 1 剂,足心发热已敛。又见口舌生疮,灼痛不能饮食。午前面赤如醉,全身轰轰发热一阵,双膝扪之冰冷,脉洪不任重按,舌淡无苔。仍属阴胜于下,坎中真阳不能下守,逼浮阳飞越于上。以傅山引火汤加油桂引纳之,加坎气峻补先天肾气以固本:

九地 90 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 30 克,茯苓 15 克,五味子 6 克,油桂 3 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小丸,药前囫囵吞下),坎气 6 克(研粉胶囊装吞),3 剂。

1 月 27 日 7 诊:诸症均退,唯四肢欠温,面色咣白,不禁风寒。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减半量,合玉屏风、肾四味,附子 30 克,加服 8 剂,虽零下 10 °C,亦无不适,拟春暖后恢复学业。拟培元固本散,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先天,重建免疫屏障善后:

1.全胎盘、带血坎气各 100 克,三七、琥珀、红参、西洋参、五灵脂、灵芝孢子粉、肾四味各 50 克,鹿茸混片 30 克,研粉,日服 2 次,每次 3 克,热黄酒送下。

2.九制豨莶丸 1 料,日服 2 次,每次 10 克。

按:之后不久,患者恢复学业,每隔 1~2 月赴省医院检验 1 次,除抗 ds-DNA 抗体高,余无异常。本病为自身免疫缺陷类疾病。现代中医,积 40 年临床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一般定性为“阴虚血瘀”,而笔者所治病例却属“阳虚血寒”证型,临床少见,录之,以备参考。浅见以为,阴阳的判别,总以病人的正气强弱为转归。正气强者,受邪即病,邪正交争,从阳化热,表现为“阴虚血瘀”;正气虚者,卫外不固,无力抗争,病邪长驱直入,由表入里,深伏难出,从阴化寒,表现为“阳虚血凝”。阴阳的转化,也以病人正气的修复为转机。阴证,用药得当,正气来复,伏邪由里出表,阴证化阳为向愈;阳症,过用苦寒,损伤脾肾,阳证转阴,则缠绵难愈。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