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204-206条

204-206条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04]

讲解〕本条论述阳明病禁下证,以示阳明病有可下、禁下之辨。

呕多为胃气上逆之反映,病势向上而不向下,故不能逆其势而用攻下之法。另外,呕亦为少阳之主证,如果是阳明病兼少阳呕多之证,更不可滥用攻下,因少阳有禁下之戒。故呕多者,虽有阳明证,亦不可攻下。

临证意义〕伤寒呕多,又有阳明证,治疗时,或先用橘皮竹茹汤以和胃降逆,或选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属阳明、少阳并病者,则用大柴胡汤两解少阳、阳明之邪,绝不可攻逐阳明而徒伤胃气。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5]

讲解〕本条承上条进一步论述阳明病禁下证及误下的变证与预后。

阳明病若见腹满而痛,方属腑实已成,可议攻下,今见心下硬满而非腹满而痛,知病位偏上,邪结尚浅而犹未入腑,故不可妄用攻下之法。误下则诛伐无辜,势必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气衰,腐熟运化无权,则见下利。下利不止,是中气衰败,正气下脱,故预后不良而曰“死”。若下利自止,提示胃气尚存,犹可冀愈,故曰“利止者愈”。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206]

讲解〕本条论述阳明经证不可下,以及下后发黄的变证。

阳明经脉布于面,面合色赤是阳热怫郁于经,不得宣泄透达,郁热上蒸的缘故,热郁于经,经者表也,经表邪热与腑证无关,故不可攻之。倘经表之邪未解又兼里实已成,亦当依先表后里的原则,而不可先攻下。如妄用攻下,怫郁之邪非但不解,而反更加怫郁,同时脾胃为下药所伤,中土无权,水湿不运,因而小便不利。此时怫郁之热邪与湿邪相合,蕴郁不解,湿热郁蒸,遂见发黄身热之证。


小结

阳明病禁下证应掌握以下五点:

①胃中虚冷,不能食者;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者;③阳明证其人呕多者;④邪结偏上,心下硬满者;⑤经邪未解,面合色赤者,违此五禁,则可致变证丛生。

复习思考题

阳明病禁下证有哪些?为什么不可攻下?误下后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