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四章 清热剂

〔自学时数〕6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清热剂的含义、分类、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龙胆泻肝汤、芍药汤、滋肾通关丸、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清暑益气汤、新加香薷饮,六一散的组成与主治。

3.熟悉白虎汤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白虎汤的衍化方及其功用与主治。

5.掌握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青蒿鳖甲汤与秦艽鳖甲散在功用与主治下的异同。

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祛暑等作用,治疗热证、火证、暑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温、热、火三者同一属性,温盛为热,热极为火,其区别只是程度差别。亦有人认为热多属气分无形,火多属血分有形,统称火热。“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暑为炎热火邪,但有严格的季节性,所以将祛暑剂也列入本章介绍。

火热为病有内生和外感之不同,如五志过极,脏腑偏胜,可生热化火;外感六淫,也可传变成里热。热又有实热、虚热之分,也有气分、血分之异。其它如表热证及阳明腑热证已于解表剂、攻里剂中分述,可以互参。又热闭神昏及热盛动风可参阅开窍剂及治风剂,这里不再重复。

清热剂适用于里热炽盛但肠胃尚未结实者。如应用清热泻火剂而热仍不退,则可能属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之阴虚火旺证,又当改用滋阴壮水之剂,使阴复则热自退。此外,如气血虚损而发热,又当用“甘温除大热”法,不可再用寒凉,以免偾事。如李东垣所说“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又湿遏热伏之发热又当应用芳化、苦辛、淡渗诸法,不可一味清解,不然会致湿热锢结不解之势。

使用清热剂应权衡病人热势轻重和体质强弱,用药恰当,寒凉之品既不可用之过早,也不可用量太过,免致邪恋不解或损伤阳气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