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十二章 除痰剂

〔自学时数〕6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除痰剂的含义、分类、适应证。

2.掌握二陈汤、止嗽散、三子养亲汤、定喘汤、滚痰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掌握二陈汤与温胆汤、止嗽散与桑菊饮的不同点。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痰病的适应范围很广,脏腑经络皆可有之,故其症状也较复杂。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吐痰,胸脘痞闷,眩晕呕恶,以及中风、癫痫、痰核、瘰疬等。根据痰的性质不同,痰病可分为湿痰、热痰、燥痰、寒痰以及风痰等五种,在治法上亦有所不同。对湿痰者,治宜燥湿化痰;热痰者治宜清热化痰;燥痰者治宜润肺化痰;寒痰者治宜温阳化痰;风痰者治宜熄风化痰。所以本类方剂可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大类。

痰与饮,异名同类,稠者为痰,稀者为饮,均由湿聚而成,共属阴邪,但湿又都源于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然痰与肾也有密切关系,如肾虚不能制水,则水泛为痰,故张景岳曰:“五脏之病,虽俱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故此,治疗痰病时,不宜单攻其痰,应重视治其生痰之本(《景岳全书》),而所谓“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的道理。

此外,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每每配伍理气之品,正如庞安常曾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

运用祛痰剂时,要知其所变,察其病本,分清寒热虚实,辨明标本缓急,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