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 薯蓣(即山药)四两(120克) 山茱萸四两(120克) 泽泻三两(90克) 茯苓三两(90克) 牡丹皮三两(90克) 桂枝一两(30克) 附子一两,炮(30克)

〔服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现代用法:混合碾细,炼蜜和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讲解〕本方证为肾阳不足所致。以腰痛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尤其以夜尿多等为主证。还可以治疗由于肾阳不足,不能化水,水聚而成痰的痰饮病;或由于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上承于上的消渴病;或因肾不纳气而导致的喘息;或由肾阳不足,水湿下注于脚,使脚肿不能履步,阴虚之气上冲於心的脚气病;或由肾气不举的妇人转胞等证,以上诸症若能加减化裁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该方主治病证虽多,但其病机则为肾阳不足而致。故治宜温补肾阳,药物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原方为桂枝,后世多用肉桂)。干地黄(后世改用熟地)滋补肾阴为君药;山芋肉、山药补肝脾、益精血,为臣药。地黄用量一定要大,三药合用,共能达到补肾填精的目的,使肾精得充,精能化气,气生则肾气得充。佐以茯苓、泽泻、丹皮调和肝脾,降泄肾浊。再佐入少量的附子、肉桂以温肾助阳,行水化气。通过水火并补,阴阳协调,邪去正复,肾气自健。本方用少量的温肾药于一派滋肾药中,取“少火生气”之义;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附子、肉桂的用量不要过大,量大会耗气伤精,反而对病情不利。

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肾阳之效,其配伍特点是补而不腻,温而不燥,补阳药与补阴药并用,体现了《景岳全书》中所说的“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肾阳不足的代表方剂,临床表现有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等症。

具体运用时,干地黄改为熟地滋阴效果更佳,桂枝改肉桂,其肉桂为守而不走之品,温补下元作用更好。用本方治疗肾阳虚,水气不化之水肿,疗效颇著。

本方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济生方》)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膝疼痛等。

若夜起小便多者,宜肾气丸加五味子。小便数而多色白,体羸,足膝软弱,小便不利,降气多,须补命门之火,宜肾气丸加补骨脂、鹿茸。

本方去丹皮、茯苓、泽泻,加入鹿角胶、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名右归丸,属扶阳以配阴之法,补阳益精之力较本方为强,但无化气行水之功。

阳痿为色欲太过,肾虚精衰,宜肾气丸,甚者加人参、鹿茸,或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枸杞。

〔文献摘录〕柯琴:“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功,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是藏心于渊,美厥灵根也。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矣。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胃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部而失血亡阳也,亦纳气而归封蛰之本矣。”(《名医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