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三节 问诊

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采集病情的重要方法。由于幼儿不会语言,古称“哑科”。幼、小儿病因,除先天性因素如胎弱等外,后天因素如外感、内伤、均须由其父母或保育人员叙述。询问其起病时间、原因及症状,遇主要环节不厌其烦地追踪探询,以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但小儿问诊有其特点,其程序内容,可按“十问”进行。

(一)问年龄 临床上很多儿科疾病往往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如诊断脐风(新生儿破伤风)、胎黄(新生儿黄疸)等,见于初生数日内。某些传染病与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如麻疹大多发生在出生六个月以后的幼儿,水痘、百日咳等在学龄前比较多见。十二岁以后所患疾病的过程,基本上接近于成人。所以询问年龄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个人史 应问喂养史和生产发育史。要问清胎次、产次、是否足月生,顺产还是难产,接生方式,出生地点,出生时的情况,生产居住地区和条件,以及孕育期母体的营养和健康情况。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和辅助食品种类及其添加辅食情况,已否断奶和断奶后的饮食情况,对较大儿童还应询问生活习惯,有无偏食习惯,现在饮食种类和食欲等情况。发育史包括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如学坐、立、行、语言等出现的时间,出牙时间,前囟闭合的时期。对已入学的儿童,还要了解学习情况,这些对推测先后夫、智力、发育等,结合临床分析将有很大帮助。

(三)问寒热 小儿寒热,可以通过接触的感觉(手触额头、身躯、手足心、或授乳时乳头的热感)和小儿的姿态来测知。由于小儿发热一般以早晨偏低,午后和夜间较高,故询问时要问清发热的时间,同时还需测知发热的程度。若身体踡缩,喜偎母怀,皮起鸡粟,多为恶寒的现象。喜露头面,睡喜仰卧,扬手掷足,吮乳口热者,则为发热。较大儿童可以直接询问,如发热恶寒而无汗者,则为外感风寒。发热怕风,兼有汗,口渴,多为外感风热。发热不恶寒,反欲掷被揭衣者,则为邪热入里,里热渐盛的表现,若头部炽热而神志昏沉的,须防惊搐,寒热往来,多为邪在半表里。发热连续不解,午后夜间尤甚、舌苔厚腻者,则为湿热内蕴。若夏令发热持续不退,无汗、口渴、多尿,属暑热郁蒸,多为夏季热。午后或傍晚低热,伴盗汗者,称为阴虚潮热。若恶寒而不发热,多为里寒或阳虚的表现。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多属阳明潮热,或食滞蕴积脾胃。若久热不退,须辨别是否疳积发热(多伴肚大青筋)。

(四)问汗 小儿皮肤薄嫩,较成人容易出汗,一般不属于病态。若在白天汗出较多,稍动尤甚,不发热者,则为气虚卫外不固的自汗。入睡则汗出,醒后汗即止,是阴虚或气阴两虚而致的盗汗。在热病中汗出热不解者,为表邪入里之征象。如见高热,有汗,口渴、烦躁、脉大等症状者,是邪热炽盛,迫津液外泄的里热实证。若大汗淋漓汗出如油,伴呼吸喘促,肢冷脉伏者,则是阳气将绝,元气欲脱之危象。

(五)问头身 痛及颈项,上连头顶兼有风寒表证者,则为风寒头痛;头昏痛兼风热表证者,为风热头痛。头痛后仰,颈项强直,兼高热、呕吐、抽搐,多为春温、暑温,邪热入营,肝风内动的表现。头痛隐隐,绵绵不休,兼面白睑淡者,则为血虚头痛。头痛如刺,时作时止,部位固定者,大多为瘀血头痛,头仰而不能俯,颈项强急者,乃属惊风抽搐。肢体疼痛,伴发热者,大多为风寒外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多见于痹证。

(六)问饮食 包括纳食和饮水两个方面。大儿按时饮食,食量正常而不吐泻,是脾胃功能正常,脾健无病的表现。若不思饮食或食量甚少者,是脾胃功能不足的表现。不思乳食,腹胀满,嗳酸腐气味者,为食积停滞。腹泻而不思食,则为脾失健运的表现。能食形瘦,大便量多异臭,夹杂不消化之物,性情急躁者,多见于胃强脾弱的疳证。嗜食异物,形体消瘦,时有绕脐腹痛者,多为虫积。新生儿哺乳后,容易呕吐,名为溢乳。多见于幽门痉挛,或哺乳过饱所引起。口渴引饮,或渴喜冷饮,兼发热者,为热证。频频吮乳,多属口渴,是内热的反映。频频引饮,口唇干燥,大多为胃阴不足,津液亏耗的表现。或吮乳而所食不多,是脾胃欠佳。腹胀满而不能食,或食已而吐,多因饮食停滞。食量多,而肌肤干瘦,嗜食泥土异物的,多是虫积。

(七)问胸腹 胸痛发热,气喘咳嗽,为邪郁肺闭。胸闷气喘,痰声漉漉,为痰阻肺窍。胸闷、心悸,面青气促,多见于心阳不振,心血瘀阻。脘腹剧痛,嗳腐吞酸而厌食者,多为食滞胃脘,腹痛阵作,游走不定,口吐清水者,是虫痛。脘部偏右肋剧痛,甚则汗出肢冷而厥;呕吐蛔虫者,多为蛔厥。小儿急性腹痛,痛势剧烈,须注意有无外科疾患,如肠痈,肠套叠等。腹痛绵绵,踡卧喜按者,多为虚寒腹痛。

(八)问二便 要问清二便的形、色、量、臭和排便的次数。若大便秘结或干燥难解,腹满胀痛,多为胃肠有实热。大便如黄糜,量多热臭,肛门有灼热感,多为湿热下迫大肠。大便日行数次甚或数十次,量少,夹有粘液,或带脓血,伴腹痛,或大便时哭闹,里急后重,则为湿热积滞于大肠的痢疾。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腐臭秽,则为伤食积滞。若大便经常稀溏,状如鸭粪,或先干后溏,日行数次,则为脾虚失运。泄泻日久,时时欲泻,泻下完谷,伴形瘦脱肛者,则为久泻所致之中气下陷。小儿经常脱肛,多属气虚下陷。

小便清长,或夜间遗尿者,多为肾阳亏虚,下元不固。小便量少,颜面或肢体浮肿,为水肿病,如急慢性肾炎等。小便量少,色黄或赤,伴尿频、急、痛者,多为膀胱湿热。小便色如米泔,多属脾运不良,或膀胱有湿,多见于疳证。小便点滴难出。尿时疼痛如割,或见血尿鲜红,或排出砂石者,则为湿热煎熬,结成砂石。小便点滴,甚则无尿,伴周身浮肿,呕吐、喘满者,为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水气凌心射肺的危重病证。

(九)问睡眠 正常小儿睡眠以安静为佳。烦躁少睡,寐则盗汗,头大发稀,可见于疳证。睡中齘齿,常为虫积,亦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肾气未充,心神不宁的儿童。夜间睡眠不宁,肛门搔痒,多为蛲虫病。困倦思睡,睡时呼之则醒,醒后神志尙清者,谓之嗜睡,多是脾湿内困;在湿热病中患儿出现嗜睡或昏睡,多为邪入心包,或痰蒙清窍。属病情危笃。沉睡困乏,呼之不醒,但对强烈剌激尙有一定的反应,谓之沉睡,多属痰迷心包之证。如神志完全丧失,对任何剌激全无反应者,谓之昏睡,多属内闭重证。

(十)何预防接种史 包括牛痘、结核菌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以及百日咳、白喉、乙脑、流脑、小儿麻痹证、伤寒、霍乱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并作好接种年龄和反应等记录。

其他,如现病史(发病时间、发病经过和发病的原因及诱因,曾否治疗过?用过哪些药?药后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既往史(常见传染病史,有关系统病史)、家族史(家族人员健康状况,尤其是急、慢性传染病,遗传因素、居住环境等),均须详细询何,以助诊断。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