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不乳

不乳

不乳是指婴儿出生24小时后不能吮乳的一种病证。吮乳是婴儿的先天本能,一般出生后6〜8小时开始喂乳(喂乳前先喂1〜2次淡糖水)。若婴儿生后不乳,表示生机不振,本能丧失或减弱。所以,婴儿生后不乳是新生儿患有重病,或生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本病多因元气虚弱、脾胃虚寒、秽热郁积所致,临床所见证属虚寒者多,实热者较少。对于早产儿除积极治疗外,尤应加以精心养护。

如果婴儿出生以后,因口腔疾患、先天性缺陷而导致不乳;或初生吮乳正常,而后出现不乳者,必因其他疾病所致,不属本病范围。

〔病因病机〕

导致本病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原因主要由于胎禀不足、或胎寒、胎热为患;后天的原因则多为分娩过程中,婴儿受寒或秽浊之物误吸入体内所致。而两者又往往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如先天禀赋虚弱的婴儿在分娩过程中,或出生之后不耐寒热,易于产生脾胃虚寒或积热等证候。

(一)禀赋不足:父母精血不足,病中受孕,孕期患病或早产,致使婴儿先天禀赋不足,形气怯弱;或难产、滞产,产程过长,损伤元气,以致元气虚羸不振,遂致婴儿馁弱,无力吮乳。

(二)寒伤脾胃:孕母恣食生冷,或误服寒凉药物,致阴塞之气入胞伤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受寒;产房温度过低、产后失于保暖等,均可导致寒邪损伤婴儿。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婴儿脏腑娇嫩,脾胃阳气受损,寒邪停滞不运,致使婴儿生后不乳。

(三)秽浊壅遏:婴儿于生产过程中误吞羊水、恶血等秽臭之物,壅结肠胃,凝滞气机,邪从热化,中焦受扰,升降失调,致使婴儿因胸腹胀满、二便不通、呕恶而不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其因于禀赋不足者,多有父母素体不健,罹患各种疾病,或有早产、难产、滞产史。临床所见主要为形神羸怯、气息微弱、无力吮乳等。

2.其因于寒伤脾胃者,多有孕母过食生冷食物、误服寒凉药品;或产程中分娩后伤于寒邪史。临床所见主要为四肢寒冷、口臭气凉、不能吮乳等。

3.其因于秽垢壅遏者,多有分娩过程中或刚离母体时,有误吞羊水、恶血史。临床所见为面赤气促、腹胀呕吐、二便不通、不欲吮乳等。

本病应与重要器官先天畸形所致之不能吮乳;或生下时吮乳良好,后因罹患各种疾病所致之不能吮乳相鉴别。前者每有各种手术指征,而后者辄有症状体征可查。

(二)论治要点

本病以虚寒证为多。其先天不足、禀赋虚弱者,证见形神怯懦、无力吮乳,治以补益脾肾,振奋元阳,方用保元汤或独参汤。其脾胃中寒,运化失司、气机凝滞而不能吮乳者,治以温中健脾、斡旋气机,方用附子理中汤或参附汤。若因先天性器官畸形者,则属外科范畴。

(三)常见证治

1.元气虚弱:

证候:面色苍黄,呼吸气弱,合目少神,哭声短小,四肢少力,反应迟钝而不乳。苔薄白,指纹淡。

治法:温补下元,振奋阳气。

方例:保元汤。

2.脏有伏寒:

证候:面色苍白或青紫,口鼻气冷,四肢不温,啼哭无力,神情淡漠而不乳。苔白,指纹淡或隐约不显露,或见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啼哭不休而不乳(亦称“躽啼”)。

治法: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方例:附子理中汤或参附汤。

3.胃有秽浊:

证候:面赤唇红,气息短促,肚腹胀满,频作呕吐、二便通而不吮乳。咽下羊水而不乳者,一般于生后未进食,饮水即有呕吐,吐量不多,吐物为粘液,兼见棕红色血样秽液,指纹红紫。

治法:逐秽通腑。

方例:一捻金或沆瀣丹。

此外,胎龄过小的早产儿不乳,不必用药物治疗,但必须严格执行早产儿护理要求,以保求生存。若有畸形发育者,应协同外科作出相应的处理。

(四)临证权变

重要器官的严重畸形,是导致新生儿不乳的主要原因之一,畸形常非单发,可形于外而伤于内,故仔细检查患儿全身有无畸形存在,分析与不乳有无关系,实属重要。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外科处理。本病除主症不乳外,还应注意其主要兼证,如呕吐、呼吸困难、呛咳溢涎、啼哭呻吟、尖叫抽搐、黄疸、浮肿,以及肚腹胀大、二便不通等候是否存在。一经发现上述证情,应按脏腑归类鉴别,辨证施治,切勿顾此失彼。

〔调护〕

1.注意保温,根据不同条件,可分别采用暖箱、热水袋(瓶)等不同措施保温。并需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

2.患儿应取侧卧位,防止吐物吸入气道;或取半卧位,抬高头部,以利呼吸。

3.喂乳、喂水时患儿不能吞咽者,且勿勉强;水、乳潴留口内者,随时清除,以防吸入气道。

4.观察面色、呼吸、二便的变化,以及有无搐抽等证发生。

〔应用例案〕

张XX,女,5天。1978年4月10日就诊。患儿系八个月早产儿,面色青白,肢冷消瘦,哭声无力,昏睡不乳,舌淡无苔。辨证为先天不足,元气怯弱。治宜培补元气。先急服独参汤,用人参3克,水煎30毫升,口内点滴缓慢喂服。继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3克,炙甘草1.5克,水煎30毫升,服法同前。服药四剂能吮乳,一切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又予四剂,以善其后,(《幼科条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起不乳的原因很多,非独风寒湿、伤食。本例医者察其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弱,取人参大补元气,继以四君健脾以培后天,使其泉源不绝。此乃正本培源之法也。

〔简便验方〕

1.红参3克,煎浓汁,少量频饮,用于呼吸微弱、无力吮乳者。(张奇文主编:《幼科条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8月)

2.大黄3克、甘草2克,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温服,用于胃肠有秽浊者。(《金匮要略》方)

〔文献摘录〕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之,节哺乳,数日自愈”。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初生不乳论》:“初生洗浴断脐、䙀包,革秽污、下脐粪都了,经日不饮乳、及不小便者,此因难产;或包裹举迟,中寒;或被风邪微汗,伤动脏气所致”。

《幼科全书》:“凡小儿初生时如不吃乳者,此由拭口不净,恶秽入腹,致令儿腹满气短,不能吃乳;或有呕吐,乳不得下;或胎中受寒,令儿腹痛,亦不吃乳,此则多啼,俱以木香散治之”。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