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蛾
乳蛾
乳蛾又名“喉蛾”,是最常见的咽喉疾病,临床以咽喉部双侧或单侧的喉核处红肿疼痛、表面或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焦氏喉科枕秘》载“ 形似乳头 ”、《重楼玉钥》云“ 状如蚕蛾 ”,故名“乳蛾”。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内因虚火上炎、气血凝滞所致。
(一)风热邪毒 风热邪毒外入,搏结于咽旁;内有气郁积热,津液受灼,煎炼成痰,痰火邪毒蕴结,喉核肿大,遂成起病急骤的风热乳蛾。
(二)虚火上炎 禀赋不足,肝肾阴虚,相火循经上炎,结于咽喉,以致喉核肿胀,遂成虚火上炎之乳蛾。
(三)气血凝滞 病后邪毒不易清除,留滞咽喉,日久不去,气血凝结不散,致成石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风热搏结之乳蛾多发病急剧,往往在患部出现白腐,多发生于体质壮实之小儿,属于实证。
2.虚火上炎之乳蛾多为虚实相兼,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证微痛微痒。
3.气血凝滞所致者称为“石蛾”,其病情发展缓慢,症状不显,或不红不肿,或稍肿坚硬。
(二)论治要点
风热乳蛾以清热解毒为主,有表证时,佐以解表;有里证时佐以通腑泄热。虚火乳蛾以滋阴降火为主,复感风热时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三)常见证治
1.风热邪毒:
证候:发病急骤,咽部喉核处(单侧或双侧)红肿疼痛,吞咽困难,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小星点,或披有一层黄白色脓样膜状物,易手拭破,拭破后不出血,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例:加减清咽利膈汤或银翘散。
肿甚者,加服六神丸。若热极生痰,痰火郁结成核者,宜苦寒泻火,解毒消肿,可用普济消毒饮。
2.虚火上炎:
证候:多发病缓慢,咽部喉核处微肿微红,微痛微痒,或有异物感,症状朝轻暮重,肿核表面多呈暗红色。口干舌燥不欲多饮,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微弱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利咽。
方例:知柏地黄丸。
3.气血凝滞:
证候:多发病缓慢,咽部喉核变硬,无红肿疼痛,患部表面呈暗红色,可见反复低热,舌质暗红,脉沉细涩。
治法:行气散结,清热解毒。
方例:清咽双和饮。
(四)临证权变
气血淤滞之石蛾,多为小儿气血未充,外邪易入,日久不散所致。如遇外邪,过食炙煿,则每易发作。应先治外感,宜辛凉利咽,消肿解毒,用清咽双和饮加薄荷、蝉蜕;痰涎壅盛引起者,加法半夏、竹茹、胆星。如缠喉急痹、痰涎壅盛、水饮呛出者,宜急刺少商穴,并用雄黄解毒丸(5粒),抖碎水调饲入,须臾,吐出余涎或从大便排除而安。如虚火上浮,咽喉部不肿、不红、不壅塞、双下肢有冷感,在治法中忌寒、忌刺、忌攻风。宜金匮肾气丸去桂加牛膝、菟丝子、砂仁、炙草,引火归原。
〔调护〕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用盐水漱口。
2.多服清凉饮料,忌服辛辣食物。
3.注意起居调理,避免外邪反复侵害。
〔应用例案〕
黄某某,女,高热39℃,已历2天。形寒壮热,喉核肿大,咽嗌疼痛,吞咽尤甚。溲少汗出,便闭,曾用抗菌素,热未解。此为热邪搏结于咽喉,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银花9克 连翘9克 芦根9克 竹叶9克 浙贝9克 胖大海9克 玄参12克 麦冬12克 生地30克 甘草4.5克
服二剂热退,咽痛略瘥,便尙未下,宜以润药通之,上方去胖大海、浙贝母,加瓜蒌仁12克,玄明粉9克、板蓝根12克,服3剂而愈。(《何任医案选》)
按 :本案形寒壮热2天,外感风热可知,喉核肿大,乳蛾已成,风热搏结于咽喉,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获效。后因燥热伤津,大便难下,但尙未成阳明燥结之势,故润通则愈。
〔简便验方〕
1.硼砂3克、胆矾6克,共为细末,入青鱼胆内阴干研末,加山豆根3克,吹患处,流涎即愈。(《临证指南医案》)
2.冰硼散、青风散、珠黄散任选一种,吹于患处。
〔文献摘录〕
《医林绳墨•咽喉卷七》:“盖咽喉之症,皆由肺胃积热甚多,痰涎壅盛不已,致使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于是有痰热之症见焉,吾知壅盛,郁于喉之两旁,近外作肿,以其身形似飞蛾,谓之乳蛾。其症有单有双,单发喉旁,红肿有胀,头起尖似乳,白色似蛾,一边有者谓之单乳蛾,两边有者谓之双乳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