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脐病

脐病

脐病是由于断脐结扎不善,或脐部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婴儿特有的脐部疾病。脐中湿润不干者,称“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或脓水溢出者,称“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脐血”;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者,称“脐突”(又称“脐疝”)。

脐病的发生,多由脐部污染所致。故婴儿出生时,应断脐妥善并加强脐部护理。此类婴儿疾患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偏僻地区还较为常见。

〔病因病机〕

脐病多为风、湿、热、瘀聚于脐部而发病。

(一)湿润侵淫 由于断脐时剪、扎、包裹所用的器物不洁;或过早沐浴,洗濯脐带,为水湿所浸;或脐部被尿湿浸渍,以致水湿侵入脐中,壅聚搏结为患。湿重者,脐窝湿润浸淫不干,或兼赘肉增生。此则发为“脐湿”。

(二)气血凝滞 脐湿长期不愈,或脐带脱落过早,脐根创口未愈,复感外邪,水湿邪毒侵入脐中,风湿相搏,气血凝滞,化热生腐,侵蚀肌肤,致令脐部红肿疼痛,脓液外溢。此则发为“脐疮”。

(三)血脉受损 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血渗于外;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或胎热内盛,迫血妄行;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气不摄血。此则发为“脐血”。

(四)元气虚弱 婴儿元气虚弱,腹部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缺陷,脐部未完全闭合,留有脐环,加之婴儿出生后,啼哭叫扰,不时用力努挣伸引,致小肠脂膜突入脐中而成,此则发为“脐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有断脐处理不善,脐部护理不当及啼哭过多的病史。

2.脐湿,脐部湿润,经久不干。

3.脐疮,脐部红肿热痛,甚则脓水淋漓。

4.脐血,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

5.脐突,脐部突起,虚大光浮,按之可入,但当啼哭、努挣时又复胀起突出。

(二)论治要点

脐部疾患,多采用内、外兼治进行治疗。脐湿,以外治为主;脐疮,宜清热解毒,兼用外治法;脐血,以凉血止血,或补气摄血法治之,若因脐带结扎不牢出血者,应重新结扎;脐突患儿,应避免哭闹,同时可采用包压疝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三)常见证治

1.脐湿:

证候:脐带脱落以后,脐窝仍见水液外渗,浸渍不干,或有红肿。

治法:收敛固涩。

方例:渗脐散。

局部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75%酒精洗涤,揩干后撒上渗脐散,每日1〜2次。

2.脐疮:

证候:脐部发红,肿胀疼痛,脓水流溢,红肿波及脐部周围,

甚则糜烂,或见壮热烦躁,唇红口干。

治法:清热解毒。

方例:犀角消毒饮。(可用牛角代犀角)

局部用防风、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洗涤脐部,拭干后,再用如意金黄散调敷。有清热解毒,收口生肌作用。

3.脐血:

证候:断脐后,脐部血水渗出,经久不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甚则吐血、便血、肌肤紫斑。或见面色苍白,手足欠温,唇色淡白。

治法:(1)脐带结扎过松而致出血者,应进行清理,重新结扎脐带。(2)胎热内盛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例:茜根散。(3)气不摄血者,宜益气养血,摄血止血。

方例:归脾汤加血余炭、侧柏叶。

外用云南白药,或参三七粉外敷脐部。

4.脐突:

证候: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甚者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但当啼哭时,又重复胀突,脐部皮色如常。

治法:(1)脐突径在1厘米以下者,多数随年龄增长和腹壁肌肉的发育,脐疝孔逐渐闭合。(2)压脐法:用纱布棉花包裹光滑稍硬的薄片,如硬币,塑料硬片等,固定在挤部,外用纱布紧扎,以抵制脐部突出,使脐部组织逐步修复愈合。(3)脐突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年龄大于2岁、经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腹壁缺损。

(四)临证权变

脐疮患儿,可因邪陷厥阴,而出现壮热、昏迷、抽搐等,治当清热解毒,清心开窍,凉血熄风,可服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脐血患儿,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则可导致元阳虚脱的危重证候,应急投独参汤或生脉散益气固脱,或气阴并治。

〔调护〕

(1)积极推广新法接生,断脐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断脐后加强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勿使水湿尿液浸渍,避免污染。

(3)婴儿啼哭过多,应详细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减少或避免婴儿啼哭叫扰,防止脐突。

〔应用例案〕

高某某,女,2个月,1975年2月5日就诊。患儿脐痂脱落后,脐部溢水,近2日来发热,脐边红肿化脓,并有臭味,啼哭不休,纳呆,苔白舌质红,指纹深红,诊为脐疮。治宜清热解毒,以犀角消毒饮加味治之。荆芥、防风、牛蒡子各5克,金银花10克,连翘8克,蒲公英15克,犀角1.5克,生甘草2克。水煎服,外涂金黄散。服上方4剂病愈。(《幼科条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按:脐部溢水,脐边红肿化脓且有臭味,属湿热毒邪为患,案中有荆芥、防风,取驱风胜湿之意,此乃古法。与今日之一味苦寒清热解毒者不同,宜深究之。

〔简便验方〕

1.枯矾、煅龙骨等分为末,入冰片少许,外敷脐部,用于脐湿。

2.马齿苋烧灰(存性),研末敷脐部,用于脐疮。(《医部全录•儿科上》)

3.黄柏研极细末,香油调敷,治脐疮。(《医部全录•儿科上》)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脐疮候》“脐疮不瘥,风气入伤经脉,则变为痫也”。

《证治准绳•幼科•脐风》:“《千金》有脐风、脐湿、脐疮三者,皆因断脐后为风湿伤而成。夫风入脐,脐肿腹胀,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者发搐,为脐风。肿湿经久不干,为脐湿。风湿相搏,令脐生疮久不瘥,为脐疮。有一不已,入于经脉,多变为痫。痫成作痫治”。

《幼幼集成•胎病论》:“脐突者,小儿多啼哭所致。脐之下为气海,啼叫不止,则触动气海,气动于中,则脐突于外,其状突出光浮”。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