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细辛

细辛

〔原文〕辛温散风邪,故诸风痹痛,咳嗽上气,头痛脊强者宜之。专治少阴头痛,独活为使。辛散浮热,故口疮喉痹少阴火。鼻渊齿䘌 (1)虫蚀脓烂。宜之。辛益肝胆,故胆虚惊癎,风眼泪下者宜之。水停心下则肾燥,细辛之辛,能行水气以润之。肾燥者,心亦燥,火屈于水故燥也。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虽手少阴引经,乃足少阴本药,能通精气、利九窍,故耳聋鼻齆(2)音瓮,鼻塞不闻香臭也。风寒入脑,故气不宣通。寒宜表,热宜清;有息肉者,为末吹鼻倒睫(3)便涩者宜之。散结温经,破痰下乳,行血发汗。能发少阴之汗。仲景治少阴证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邪在里之表剂。然味厚性烈,不可过用。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虽死无伤可验。开平狱尝治此,不可不知。味极辛,产华阴者真。杜蘅、鬼督邮、徐长卿,皆可乱之。 拣去双叶者用。恶黄芪、山茱,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讲解】 (1)齿䘌:即齿龋,古病名。指牙齿蛀空疼痛者。(2)鼻齆:鼻塞不知香臭。(3)倒睫:指眼睫毛倒入,内刺睛珠,涩痛流泪。

细辛善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具有通彻表里的特点。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习惯以辽宁、吉林等地所产北细辛为佳,所以处方常写北细辛或辽细辛,华细辛则主产陕西。《雷公炮炙论 》 曰:凡使细辛,一 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现全草入药,均不去叶,也无不良反应。生用或炙用。

本品味极辛,性温,香窜而烈。入肺、肾二经。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化寒饮,并有开窍、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肺寒停饮,所谓心下水气,痰多喘咳等证皆用。

另外,取其散性,火郁发之,以治喉痹、鼻渊、齿痛诸证。至《备要》云:能入肾润燥,《本草求真》谓:非是火盛水衰,阴被阳涸而成,实因阴盛阳衰、火屈于水而致也。遇此辛以除寒,温以燥湿,则阳得解而不凝矣。至于细辛益肝胆,治胆虚惊癎,风眼泪下者,辛温走窜之品,似不相宜。

【临证应用】细辛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力量较弱,一般解表剂中不作主治药。若阳虚外感,恶寒甚,发热不高,脉反沉者,用本品多与附子、麻黄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用于肺寒咳喘,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同用,与麻黄相配以宣畅肺气;配干姜、半夏以温肺化饮;与五味子同用,则开阖并施,散中有收,如小青龙汤。取其辛香走窜之性,与白芷、辛荑、薄荷伍用,可治鼻渊,见鼻塞流涕者。研末吹鼻,可作通窍醒神救急之用。本品还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常配川芎、羌活治风寒之偏正头痛;单用或与白芷同用煎汤,含漱治牙痛;配羌活、秦艽、防风等又治风湿痹痛。药理研究,本品还有局部麻醉作用,对于粘膜浸润及传导麻醉均有效。

【用量用法】 2 — 5克,煎服。外用适量,细辛辛散力强,用量不宜过大。《本草别论》云: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故有“细辛不过钱”之说。虽非绝对,但近年有因过用而发生中毒的病例报道,故初学者应予注意。另外本品辛温走窜,易耗气伤阴,故凡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内热,以及干咳无痰之证,均须忌用。反藜芦。蜜炙后用可减其温散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