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小结

小结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主要用于热性病证。根据各药清热作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及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

一、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多入气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病口渴,壮热烦躁等证,临证时可根据热性病的病变部位和病势轻重选择使用。其中石膏、知母、芦根均为清肺胃气分热之主药,石膏、知母常同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之证,然石膏大寒,清热之力最强,主在清解,多用于肺胃热盛之证;知母质润,清热泻火之力不如石膏,但能滋阴润燥,重在清润。因此,除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外,又治阴虚劳热、消渴及相火亢盛之证,实热、虚热均可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无恋邪之弊,宜用于热病津伤,烦热口渴,胃热呕哕与肺痈。

栀子清热泻火,药力较缓,常用于热病初起和发热心烦之证,兼可清利湿热,也是治黄疸、淋证的常用药。还可凉血止血解毒,治吐衄等各种出血征。

竹叶善清心胃之火,为治热病心烦,口舌生疮常用之辅助药。淡竹叶长于利尿渗湿,多用于小便不利之证。

夏枯草功能清肝明目,舒肝散结,为治肝火郁结,目赤肿痛及痰火凝结,瘰疬瘿瘤之主要药物。据现代医学硏究,降压作用较好,治髙血压头痛眩晕。西瓜清暑生津。

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夜明砂、熊胆,均为清肝明目之品,以治肝热目赤肿痛之证,为眼科常用药。其中决明子善解肝经郁热,并有平肝降压,润肠通便之功。穀精草长于疏风明目,善治风热目赤,且能退翳。密蒙花兼能养肝,治视物摸糊之虚证较好。青葙子长于泻火明目,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实证为优。熊胆兼能清肝止痉。

二、清热燥湿药:本类药亦多为苦寒之品,均以清热燥湿为主,并有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及痈肿疮毒等证。其中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功效相近,然黄芩偏治上焦,善清肺热,并有安胎降压之功;黄连偏走中焦,长于泻心火而除烦,清胃热而止呕,又是治痢要药;黄柏偏治下焦,主泻肾火,除下焦湿热,多用于阴虚阳亢及下焦湿热疮毒等证。

龙胆草为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品,凡肝胆实火,目赤头痛,口苦胁痛,惊风抽搐及湿热下注,阴痒带下,尿频尿痛,湿疹瘙痒等证均常用之。

苦参能燥湿祛风,主治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等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还善治泻痢、小便不利。白鲜皮功同苦参,兼能除痹退黄。秦皮善治湿热泻痢,兼能明目。

三、清热凉血药:本类药入心、肝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或热邪伤阴之证。

犀角善清心火,凉血解毒之力最强,凡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惊狂抽搐,发斑发黄,吐血衄血等血热毒盛之证,均以其为主药。但物稀价昂,现多以水牛角代之。

生地、元参清热凉血之中又有养阴生津之功,常同用于热病阴伤之证,但生地凉血养阴之功较强,玄参降火解毒之力为胜,故血热妄行之吐衄多用生地;热毒咽痛,瘰疬脱疽多用元参。

丹皮寒凉辛散,既能凉血,又能活血散瘀,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的特点。故血热、血瘀之证皆可治之,还可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等证。赤芍功似丹皮,而活血祛瘀之力更强,并善于止痛,但无退虚热作用。此药在补血药白芍下。

紫草清热凉血,又善解毒透疹,最宜于斑疹紫暗,血热毒盛之证,并可作预防麻疹之用。

人中黄、人中白均有清热凉血之功,可用于热毒斑疹,疮疡等证。童便除能凉血止血,又能滋阴降火,治阴虚发热,咳血吐血,衄血血瘀作痛均可。芸苔一药虽有散血,消肿之功,临床却很少用。

四、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清热之中尤以解毒见长。主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疼,急性热病及热毒血痢等证。其中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等均为治痈肿疮毒之要药。银花、连翘皆可清上焦风热,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之证。银花炒炭,可止血治热毒血痢。连翘又长于散结,治瘰疬结核。连翘之心,入心清心,可治烦热神昏。蒲公英兼有疏郁通乳之功,善治乳痈。紫花地丁凉血解毒之力较强,是治疔毒要药。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同出一物,均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作用。大青叶多用于热毒斑疹,咽喉肿痛; 板蓝根多用于大头瘟、痄腮等证,二药可用于病毒感的疾病;青黛内服能清肝凉血治咳嗽咯血之证,外用治口腔咽喉肿烂及皮肤疮疡之证。

白头翁、鸦胆子、马齿苋,均为治痢之药。然白头翁长于凉血解毒,多用于热毒血痢;鸦胆子长于燥湿杀虫,多用于阿米巴痢疾,并能截疟; 马齿苋解毒滑肠,治细菌性痢疾多用,并可消痛肿。

马勃、山豆根、射干均用于咽喉肿痛。马勃轻清辛散,偏重治风热所致的咽痛为佳;山豆根大苦大寒,治热毒所致的咽痛为宜;射干兼能消痰,治痰热之咽痛较好。马勃外用能敛疮止血,山豆根又能抗肿瘤,射干还可降气祛痰。

土茯苓利湿解毒,可用于杨梅疮毒,汞中毒及多种皮肤病。败酱草善散肠中瘀滞,主治肠痈。白蔹、漏芦皆能治疗疮毒,但白蔹治疮疡能消肿,治溃疡可生肌; 漏芦能消痈下乳,善治乳痈。山慈菇并能散结消肿,可用于热毒痈肿,瘰疬痰核,内服外敷均可。绿豆清热解毒,既可用于暑热烦渴,又善解一切草木金石诸药中毒。

此外,橄榄、梨、甘蔗等也有清热解毒之功,橄榄尤善利咽喉化痰止咳,梨和甘蔗皆为润燥生津之佳品。枳椇子功专解酒,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等症。茶叶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并善利尿解毒。芭蕉根主能解毒疗疮,兼能生津止渴。

五、清虚热药:本类药性多寒凉,具有养阴退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证。其中青蒿长于清透阴分伏热,且能解暑治疟;银柴胡专退虚热而无升散之弊;白薇善治久热不退及产后血虚发热;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且能降肺火,并为肺热咳喘,烦热消渴的常用药;胡黄连能消疳退蒸,为治小儿疳疾、劳热骨蒸之品。银柴胡退虚热,除骨蒸,为治骨蒸劳热之专用药,已附于柴胡下。 ​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清热药?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几类?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证是什么?

2 、试述石膏、知母、栀子、芦根与夏枯草的功效和适应证。

3、分析比较石膏与知母、栀子与夏枯草功效不同之处。

4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在功效和适应证上有何异同点。

5、应用石膏、黄连时须注意哪些问题?

6、阐明你对犀角、玄参、生地、丹皮的功效和适应证的认识。

7、分析比较生地与玄参、丹皮与紫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试述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射干、山豆根、白头翁、败酱草的功效和适应证。

9、犀角和鸦胆子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

10、常用的清虚热药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差别?

11、在清热药中,还有哪些药物尚兼有退虚热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清热药功用归纳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 效
用量 备注




石膏 辛、甘、
大寒
肺、胃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①壮热烦渴
②肺热咳喘
③胃火头痛、牙

④疮溃不敛、烫
伤、湿疹
15-60
克生用
内服,
煅后外
入汤剂先煎
知母
苦、甘、

肺、胃、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①热病烦渴
②肺热或肺燥咳

③骨蒸潮热
④消渴
6-12克
栀子 苦、寒 心、肺、

胃、三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①热病心烦
②湿热黄疸
③血热妄行的吐
衄出血
3-10克
外用适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①热病烦渴
②肺热咳嗽、肺

③胃热呕吐
15-30
克鲜品
加倍
天花

甘、微

苦、微寒
肺、胃 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
①热病烦渴
②痈肿疮疡
10-15
天花粉针剂
可用于中期
妊娠引产
竹叶 辛、甘、
淡、寒
心、胃 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
①热病心烦
②口舌生疮
③热淋
6-15克
夏枯
苦、辛、
清肝火,散
郁结,降血
①肝火上炎的目
赤肿痛、头晕
②瘰疬、瘿瘤
10-15
分类 药名 性 味 归 经 功 效 主 治 用 量 备 注





决明
甘、苦、
微寒
肝、肾、
大肠
清肝、明目、
通便
①目赤肿痛
②便秘
5-15克
磐精
辛、甘、
肝、胃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风热目疾 6-15克
密蒙
甘、微
清肝、明目、 退翳 肝热或肝虚目疾 6-10克
青葙
苦、微
泄火清肝,
明目退翳
肝火上火,目赤
肿痛
5-15克
青光眼忌用
夜明
辛、寒 清肝明目 青盲翳障 3-10克

熊胆
苦、寒 肝、胆、
清肝、明目、
止痉
①肝热目疾
②惊风癫痫
③黄疸
1-2克 多入丸散服,

不入煎剂
西瓜

甘、寒 心、胃 清解暑热,
泻火除烦
暑热烦渴、小便
不利等证
10-30 西瓜皮入煎
克 剂






湿

黄芩 苦、寒 肺、胃、
胆、大
肠、心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①肺热咳嗽
②湿温、黄疸、
泻痢等湿热证
③血热妄行的
吐、衄、便血等证
④胎热不安
3-10克
黄连 大苦、
大寒
心、肝、
胃、大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①泄泻、痢疾、
呕吐等肠胃湿
热证
②热病心烦、口
舌生疮
③热毒疮疡、耳
目肿痛
2--10克
外用适
分类 药名 性 味 归、经 功 效 主 治 用 量 备 注



湿
黄柏 苦、寒 肾、膀
胱、大肠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虚热
①湿热泻痢、淋
浊、白带、黄疸等证
②疮疡肿毒,湿疹
③阴虚发热、骨
蒸盗汗及遗精等证
3-10克外用适量
龙胆
大苦、
大寒
肝、胃 清热燥湿,
泻肝火
①湿热黄疸、阴囊肿痛、白带
湿疹等证
②肝热抽搐、惊
厥③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胁痛
3-6克
苦参 苦、寒 心、肝、
胃、大
肠、膀
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
利尿
①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

②皮肤瘙痒、疥癣等③小便不利
3-10
克外用
适量
反藜芦
白鲜
苦、寒 脾、胃、
膀胱
清热燥湿,
止痒
①湿热疮毒,风
疹、疥癣
②湿痹
6-10
克外用
适量
秦皮 苦、寒 肝、胆、
大肠
清热燥湿,
清肝明目
①热毒泻痢
②肝热目赤肿痛
3-10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量 备注




犀角 苦、咸、寒 心、肝、胃 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 ①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②热病惊狂、发斑③疔疮肿毒 1一3克研粉冲服 孕妇慎用畏川乌、草乌
干地黄 甘、苦、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①热病伤津或发斑②吐衄下血③消渴 10一30克 鲜地黄清热凉血功胜,干地黄滋阴凉血力强
玄参 甘、苦、咸、寒、 肺、胃、肾 清热、解毒、养阴 ①热病伤津或发斑②咽喉肿痛③瘰疬疮毒 10一15克 反藜芦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散瘀 ①热病发斑②吐衄下血③血滞经闭、痛经、癥瘕④痈肿疮毒⑥无汗骨蒸 6一12克 孕妇慎用
紫草 甘、寒 心、肝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①热病发斑②疮疡、湿疹、火烫伤③预防麻疹 3一10克外用油浸或熬膏 脾虚便溏者忌服
童便 咸、凉 肺、肝、肾 降火凉血 咳血、吐血 无定量
人中黄 甘、寒 心、胃 清热、凉血、解毒 热毒发斑,丹毒疮疡 6一9克 包煎
人中白 咸、寒 肺、肝、膀胱 清热降火 ①劳热②吐血、衄血③喉痹、口疮 3-6克 外用适量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量 备注




芸苔 辛、凉 肺、脾、肝 清热散结 劳伤吐血 无定量
金银花 甘、寒 肺、胃、大肠,心 清热解毒,宣散风热 ①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②痈肿疮疡③热毒泻痢 10一30克外用适量 忍冬藤能清经络热邪,主治风湿痹痛
连翘 苦、微寒 心、肺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宣散风热 ①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②疮毒痈肿、瘰疬痰核 6-15克
蒲公英 苦、甘、寒 肝、胃 清热解毒,消痈肿 乳痈疗疮 1030克外用适量
紫花地丁 苦、辛、寒 心、肝 清热解毒,消痈肿 ①痈疽疗疮②毒蛇咬伤 10一15克外用适量
大青叶 苦、大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①热病神昏、发斑、吐衄②丹毒,咽喉肿痛 10一30克外用适量 板蓝根功似大青叶;尤以解毒散结见长
青黛 咸、寒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①血热吐衄、咯血、血痢②惊风丹毒、痈肿 1一3克 难溶于水,故多入丸散,或汤剂冲服
败酱草 辛、苦、微寒 胃、大肠 清热解毒,消排脓,祛瘀止痛 热毒痈肿,尤多用于肠痈 10一15克外用适量
土茯苓 甘、淡、平 肝、胃 解毒、除湿,利关节 ①梅毒②湿热疮毒 15一60克
分类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量 备注




马勃 辛、平 宣肺、利咽,解毒、止血 ①肺热咳嗽,咽喉肿痛②血热吐血、衄血 3一6克
山豆根 苦、寒 清热解毒,利咽喉,消肿止痛 咽喉肿痛 6-10克
射于 苦、寒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①咽喉肿痛②喘咳痰多 6一10克 孕妇忌用或慎用
白头翁 苦、寒 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 热毒泻痢(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均效) 6一15克
马齿苋 酸、寒 大肠、肝、心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①湿热泻痢,②热毒疮痈 30一60克外用适量
白蔹 苦、辛、微寒 心、胃、肝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疮痈肿毒及火烫伤 5-10克外用适量
漏芦 苦、寒 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①疮痈肿痛②乳汁不下 6一12克
山慈姑 辛、寒、有小毒 肝、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痈疽发背、疔肿恶疮 3一6克外用适量
绿豆 甘、寒 心、胃 清热解毒,消署 ①暑热烦渴②痈肿疮毒③巴豆、附子等药物中毒 30-60克外用适量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量 备注




橄榄 甘、酸涩、平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①咽喉肿痛②烦渴、咳嗽③河豚鱼中毒 6一15克
苦、甘、凉 心、肺.胃 清头目,除烦渴,利尿 ①头痛心烦②善寐、痢疾 3一9克 多泡服
甘、微酸、凉 肺、胃 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①热病烦渴②肺热咳嗽 捣汁服
甘蔗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润燥 ①热病烦渴②燥咳、便秘 捣汁服
芭蕉根 甘、大寒 清热解毒 ①热毒痈肿、丹毒②热病烦渴 10-30克
枳椒子 甘、酸、平 心、脾 除烦解酒. 醉酒、烦热 10一15克



青蒿 苦、辛、寒 肝、胆、肾 退虚热,凉血,解器,截疟 ①疟疾②阴虚发热③暑热外感 5-15克或绞汁鲜用 不宜久煎
白薇 苦、咸、寒 肝、胃 清热凉血,退虚热 ①热病后期,邪入营血②阴虚发热③热淋、血淋 6一12克
地骨皮 甘、寒 肺、肾 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①阴虚发热②肺热喘咳 6一15克
胡黄连 苦、寒 心、肝、胃、大肠 退虚热,除疳热 ①阴虚发热②湿热泻痢 3-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