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小结
利水渗湿药又叫淡渗利湿药,药物多甘淡,药性寒凉,均有利水渗湿之功,凡水湿停留之证,皆可选用。
茯苓、猪苓同为寄生菌核,均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所不同者,茯苓性平并能健脾宁心,猪苓偏寒,利水渗湿之力较茯苓强,对于水湿停留而有热者更为适宜。以往茯苓在临床应用时,常分三部分,菌核外皮部分称茯苓皮,功能利水消肿,专用于水肿;除去外皮后较外层部分称赤茯苓,习惯认为偏于利湿热;内层的白色部分称白茯苓,偏于健脾,实三部分都取之同一菌核,现已不作赤白之分。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治心悸失眠多用。
薏苡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补肺,为清补淡渗之品,药力和缓,用量宜大,健脾止泻多炒用,清热排脓多生用,除治水肿脚气,又常用于肺痈肠痈,以及湿痹拘挛等证。
泽泻、车前子、滑石功效大同小异,通利小便,清泄湿热之功则同。异者泽泻又能泻肾火,兼可去痰饮;车前子兼能清肝、肺之热,而有明目、化痰止咳之效;车前草性味功效基本相同,又兼清热解毒,用治痈肿,内服外用均可,滑石性较寒凉,善治暑热烦渴,为解暑要药。
木通、通草功效相似,均有清利湿热和通乳之效。然木通苦寒,降泄力胜,主清心火,入血分,并通利血脉关节,通经下乳;通草甘淡,泄降力缓,主清肺热,入气分,能通气上达而下乳。
瞿麦、萹蓄、萆薢、石韦、海金沙、冬葵子均有利尿通淋作用,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药。其中瞿麦泄降通利之力较强,多用于热重于湿的淋证,兼可破血通经;萹蓄多用于湿热并重的淋证,并善能杀虫止痒;萆薢多用于湿重于热的淋证,尤以小便混浊不清如米泔水者效佳,兼可祛风除痹;石韦兼能凉血,为治血淋热淋之要药;海金沙为通淋佳品,凡淋证尿路疼痛者,均可用之;冬葵子通利小便,并有下乳之效。
茵陈蒿功能清利湿热,为治黄疸要药,无论阳黄阴黄,随证配伍清热利湿或温化寒湿之品,皆常用之。
地肤子能清利湿热,善治皮肤湿疹瘙痒。灯芯草长于清心除烦。赤小豆不仅可利水消肿,并能解毒排脓,以治热毒疮疡。冬瓜皮主治皮肤水肿,偏于湿热者尤为适宜;冬瓜子能祛痰排脓,多用于肺痈肠痈,及痰热咳嗽等证;淡竹叶以利水通淋为主,兼能清热除烦。鲤鱼有利水消肿之功,主治水肿脚气。
利水渗湿药功用归纳简表
药名 | 性味 | 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量 | 备注 |
---|---|---|---|---|---|---|
茯苓 | 甘、淡、平 | 心、脾、肾、肺 | 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 ①水肿、小便不 利 ②痰饮 ③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④心悸、失眠 |
10—15 克 | 用于安神, 常与朱砂拌用。 茯苓皮功专利水消肿; 茯神专主宁心安神。 |
猪苓 | 甘、淡、微寒 | 肾、膀胱 | 利水渗湿 |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等证 | 5—10 克 | |
泽泻 | 甘、淡、寒 | 肾、膀胱 | 利水渗湿, 泄热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等证 | 5—10 克 | |
薏苡仁 | 甘、淡、微寒 | 脾、胃、肺 |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舒挛, 清热排脓 | ①水肿、小便不 利 ②脾虚泄泻 ③痹证 ④肺痈 |
10—30克 | 健脾炒用, 余皆生用。 |
车前 子 | 甘、寒 | 肝、肺、肾 | 利水通淋, 止泻 | ①小便不利、水肿、淋病 ②湿热泄泻 ③目赤肿痛、翳障 |
5—10 克 | 布包入煎剂 车前草又能凉血解毒,主治热毒疮疡,及吐血衄血。 |
滑石 | 甘、淡、寒 | 胃、膀胱 | 清热利湿, 清解暑热 | ①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②暑热烦渴、湿热泄泻 ③湿疹、湿疮 |
10—15 克外用 适量 | |
木通 | 苦、寒 | 心、小肠、膀胱 | 利水通淋,泄热,通乳 | ①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②产后乳汁不多 ③湿热痹证 |
3—6克 | 孕妇慎用 |
通草 | 甘、淡、微寒 | 肺、胃 | 清热利水,通乳 | ①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②产后乳汁不多 |
3—6克 | |
萹蓄 | 苦、微 寒 | 膀胱 | 利水通淋, 杀虫止痒 | ①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②皮肤湿疹 |
10—30克外用适量 | |
石苇 | 苦、甘、微寒 | 肺、膀胱 | 利水通淋,止咳 | ①淋证 ②肺热喘咳 |
5—10 克 | |
瞿麦 | 苦、寒 | 心、小肠、膀胱 | 利水通淋 | 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 10—15 克 | |
海金沙 | 甘、淡、寒 | 膀胱、小肠 | 利水通淋 | 淋证 | 6—12克 | 布包入煎 |
萆薢 | 苦、平 | 肝、胃、膀胱 | 利湿湿,祛风湿 | ①膏淋,小便混浊 ②风湿痹痛 |
10—15 克 | |
茵陈 | 苦、微寒 | 脾、胃、肝、胆 | 清利湿热,黄疸 | 黄疸 | 10—30 克 | |
地肤子 | 苦、寒 | 膀胱 | 清热利水,止痒 | ①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②皮肤湿疮瘙痒 |
10—15 克外用适量 | |
冬葵 子 | 甘、寒 | 大肠、小肠、膀胱 |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 | ①水肿、小便不利 ②乳汁不行、便秘 |
10—15 克 | 孕妇慎用 |
冬瓜 皮 | 甘、微寒 | 肺、小肠 | 利水消肿 | 水肿 | 15—30 克 | 冬瓜子能清热排脓,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肠痈。 |
赤小 豆 | 甘、酸、平 | 心、小肠 | 利水消肿, 解表排脓 | ①水肿、脚气 ②热毒疮痈 |
15—30 克外用适量 | |
灯心 草 | 甘、淡、微寒 | 心、小肠 | 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 ①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②小儿夜啼 |
2—4克 | 用朱砂拌用,主心烦惊悸。 |
淡竹 叶 | 甘、淡、寒 | 心、肺、小肠 | 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 ①小便短赤涩痛 ②口舌生疮 |
6—15克 | |
鲤鱼 | 甘、平 | 脾、肾 | 利水消肿 | 水肿胀满 脚气、黄疸 |
无定量 |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利水渗湿药的定义和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
2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萆薢、茵陈的功效和适应证各是什么?
3、以利尿通淋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还有哪些?
4、分析比较下列药组的功效和主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茯苓与薏苡仁,木通与通草,车前子与滑石,茵陈蒿与金钱草。
5、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以及清热燥湿药均有除湿作用,在临床应用上有何差别?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