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本书引用方剂索引

凡由单味药组成的方剂,在正文中已经写明,不再列入索引。

一画

—服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乌梅 罂粟壳 半夏 杏仁 甘草 生姜 苏叶 阿胶

功效:敛肺止咳。

主治:肺虚久咳。

二画

二仙散(《卫生宝鉴》)

组成:白矾 黄丹

功效:消肿散结。

主治:疔肿恶疮。

二仙汤(上海《赤脚医生手册》)

组成: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黄柏 知母 当归

功效:补肾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见阴阳两虚者。亦治现代医学之妇女更年期髙血压。

二冬膏(《张氏医通》)

组成:天冬 麦冬 蜂蜜

功效:润肺止咳。

主治:肺燥阴伤,虚劳咳嗽,干咳痰稠等证。

二母散(《医方考》)

组成:知母 贝母

功效:润肺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者。

二至丸(《证治准绳》)

组成:女贞子 旱莲草

功效:补肝肾,益阴血。

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疫软,及阴虚出血,鬚髮早白等。

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 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萎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

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成: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生姜 乌梅

功效:燥湿化痰,和中理气。

主治:湿痰咳嗽。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等。

二姜丸(《和剂局方》)

组成:高良姜 干姜(炮黑)

功效:温中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

二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组成:生鳖甲 生牡蛎 干地黄 阿胶 麦冬 生白芍 麻仁 炙甘草

功效:滋阴息风。

主治:热病后期,阴伤,阴伤,虚风内动,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甚则痉厥。

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 小蓟 茅根 侧拍叶 荷叶 山栀 茜草根 大黄 棕榈皮 牡丹皮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各种出血证。

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大戟 芫花 甘遂 大枣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胁下有水气及水肿腹胀,属于实证者。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肉桂 生姜 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诸虚不足。证见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不进饮食,或喘咳,遗精,失血,以及妇女崩漏,经候不调,痈疽溃久不敛等。

丁香散(《沈氏尊生书》)

组成:丁香 砂仁 白术

功效:温中下气,健脾止泻。

主治:脾胃虚寒,吐泻食少者。

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

组成:丁香 柿蒂 党参 生姜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降逆。

主治:胃气虚寒,呃逆不止,胸脘痞满,舌淡苔白,脉沉迟者。

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血竭 麝香 冰片 乳香 没药 红花 朱砂 儿茶

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失,骨断筋折,瘀血作痛,或出血不止等证。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党参 白术 茯苓 葛根 藿香 木香 炙甘草

功效:健脾止泻。

主治:脾虚身热腹泻。

七宝美髯丹(《邵应节方》)

组成:何首乌 牛膝 枸杞子 菟丝子 补骨脂 当归 茯苓

功效:补肝肾,乌鬚髮。

主治:肾虚遗精,腰痛膝软,鬚髮早白等证。

八正散(《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萹蓄 栀子 大黄 滑石 甘草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小腹急满,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数实。

八宝丹(鲍相璈《验方新编》)

组成:龙骨 炉甘石 血竭 乳香 没药 赤石脂 冰片 轻粉

功效:生肌敛疮。

主治:溃疡不敛。

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姜 大枣

功效:补气益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八厘散(《医宗金鉴》)

组成:苏木 没药 乳香 自然铜 血竭 红花 番木鳖 丁香 麝香

功效:活血止痛,续骨疗伤。

主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人参胡桃汤(《济生方》)

组成:人参 胡桃 生姜

功效:补肺肾,止喘咳。

主治:肺肾不足的喘急胸满,不能睡卧。

人参养荣汤(《和济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当归 白芍 黄芪 桂心 五味子 远志 陈皮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积劳虚损,气血衰少之证。

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 蛤蚧 杏仁 甘草 知母 桑白皮 茯苓 贝母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主治:久病体虚,兼有肺热之气喘咳嗽,痰中带血,或面目浮肿等。

九味羌活丸(《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痠疼,口苦微渴,舌苔白,脉浮。

三画

三才汤(《温病条辨》)

组成:天冬 生地 人参

功效:补气养阴。

主治:热病气阴两伤,舌千口渴,或津亏消渴。

三子丸(《千金方》)

组成:五味子 菟丝子 蛇床子

功效:温肾助阳。

主治:肾虚阳萎及女子不育等。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白蔻仁 生苡仁 杏仁 滑石 白通草 竹叶 厚朴 半夏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病初起,邪在气分,未曾化燥,及暑温挟湿,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濡等。

三拗汤(《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生姜

功效: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鼻塞声重,胸满气喘,咳嗽多痰。

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 苍术 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或两脚麻痿,或如火烙。

三棱丸(《六科准绳》)

组成:三棱 莪术 川穹 牛膝 延胡索 蒲黄 菴䕡 牡丹皮 芫花 白芷 当归 干地龙 干姜 大黄

功效:祛瘀消癥。

主治:妇人经脉不通,气痛,带下,血瘕。

三棱煎(《选寄方》)

组成:三棱 莪术 青皮 半夏 麦芽

功效:袪瘀散癥,消食化痰。

主治:食积痰滞,癥瘕积聚。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苏子 莱菔子 白芥子

功效:降气豁痰,消胀定喘。

主治:咳嗽痰多,喘满胸痞,不思饮食,苔腻微黄,脉滑大者。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组成:生龟板 生鳖甲 生牡蛎 阿胶 干地黄 麦冬 生白芍 炙甘草 麻仁

功效:滋阴息风。

主治:温热病后期,阴血亏损,肝风内动,手足心热,手指蠕动,痉厥;或内伤杂病,阴虚阳亢,头晕固眩,耳鸣心悸等证。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组成:巴豆 干姜 大黄

功效:攻逐寒积。

主治: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剌,矢气不通,甚至气急暴厥者。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桃仁 䗪虫(蜜丸)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产妇腹痛,有瘀血著脐下;或血瘀而致经水不利者。

大安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 神曲 莱菔子 半夏 陈皮 白术 茯苓 连翘

功效:补脾消食。

主治:食积而又有脾虚者。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 龟板 知母 黄柏 猪脊髓 蜂蜜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见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热等。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蜀椒 人参 干姜 饴糖

功效: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主治:中阴衰弱,阴寒内盛,证见脘腹剧痛,呕不能食等。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大便不通,痞满燥实四者并见,苔黄或燥黑,脉象沉实者。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数而滑,或滑实有力。3.热厥,痉病或发狂之属于里热实者。

大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芒硝 甘遂

功效:泻热逐水。

主治:水饮与热邪结聚所致的结胸证。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芒硝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功效: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证见少腹右侧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恶寒发热等。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附子 细辛

功效:温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实积滞,腹痛便秘,畏寒肢冷,舌苔浊腻,脉沉弦而紧。

千金散(《寿世保元》)

组成:全蝎 天麻 胆星 直僵蚕 朱砂 冰片 牛黄 黄连 甘草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小儿痰喘,急慢惊风发痉者。

千捶膏(《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蓖麻肉 松香 杏仁霜 银朱 广丹 轻粉 茶油

功效:拔毒疔疮。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对口疮、疔疮、小儿热疖等。

川芎散(《卫生宝鉴》)

组成:川芎 菊花 石膏 白僵蚕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偏头风,或风热头痛。

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

组成:川穹 白芷 防风 细辛 羌活 荆芥 薄荷 甘草 茶

功效:袪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目昏重,偏正头痛,或肢体疼痛等。

小黄丸(《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张洁古方)

组成:半夏 南星 黄芩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咳嗽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生姜

功效:温胃降逆止呕。

主治:胃寒或寒饮所致的呕吐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半夏 芍药 甘草

功效:解表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见恶寒发热,喘咳痰多而清稀等。

小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功效: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证,热结便秘,腹痛胀满;或痢疾初起,腹痛胀满,里急后重者。

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苟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饴糖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虚劳阳虚发热。

小活络丹(《和剂局方》)

组成:制川乌 制草乌 制天南星 地龙 乳香 没药

功效:温经活络,搜风祛痰。

主治:痹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者;2.妇女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 瓜蒌实 半夏

功效:清热化痰,开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按之则痛,口苦,舌苔黄,脉浮滑等证。

小蓟饮子(《济生方》)

组成:小薊 蒲黄 藕节 生地 木通 滑石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所致的血淋、尿血等证。

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椒目 大黄 葶苈子

功效:攻逐水饮、利水通便。

主治:肠间有水气,证见腹满,口舌干燥者;或水饮停聚所致的喘咳、肿满等证。

万应保赤丹(《经验方》)

组成:巴豆霜 胆星 神曲朱砂

功效:攻积导滞,化痰定惊。

主治:小儿痰食壅滞,疳疾,胃呆腹痛,大便酸臭等证。

四画

天麻丸(《普济方》)

组成:天麻 川芎

功效:平肝息风,祛风止痛。

主治:头晕欲倒,神昏多睡,偏正头痛,肩臂拘挛,肢节烦痛,皮肤瘙痒等证。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 玄参 柏子仁 远志 桔梗 酸枣仁 五味子 当归身 天冬 麦冬 人参 丹参 白茯苓

功效: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证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等。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 乌药 茴香 木香 青皮 高良姜 槟榔 巴豆 川楝子

功效: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 钩藤 石决明 黄芩 山栀 川牛膝 杜仲 桑寄生 益母草 夜交藤 茯神

功效:平肝息风。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甚或半身不遂等证。

木香槟媒丸(《儒门事亲》)

组成: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大黄 莪术 黄连 黄柏 香附子 黑牵牛

功效:行气导滞,泄热通便。

主治:积滞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痢疾里急后重,舌苔厚腻而黄,脉实有力。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桃仁 杏仁 郁李仁 松子仁 柏子仁 陈皮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燥便秘。

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

组成:茯苓皮 大腹皮 生姜皮 五加皮 陈橘皮

功效:行水消肿。

主治:水肿。

五皮散(一名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组成:茯苓皮 桑白皮 大腹皮 陈橘皮 生姜皮

功效:健脾理气,行水消肿。

主治:水肿。

五汁饮(《温疯条辨》)

组成:荸荠汁 鲜芦根汁 鲜藕汁 梨汁 麦冬汁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温病口渴。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桂枝

功效:化气利水。

主治:1.外有表证,内有蓄水,头痛发热,渴欲饮水,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2.呕吐泄泻,烦渴引饮,小便不利。3.小肿身重,小便不利。4.痰饮,肮下动悸,吐涎沫而眩晕者。

五加皮散(《保婴撮要》)

组成:五加皮 川牛膝 木瓜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小儿行迟。

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方》)

组成:五味子 罂粟壳 白饧

功效:敛肺止咳。

主治:肺虚久咳。

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

组成:枸杞子 覆盆子 五味子 车前子 菟丝子

功效:补肾益精。

主治:肾虚阳萎,遗精滑精及不育等证。

五味细辛汤(《鸡峰普济方》)

组成:五味子 细辛 干姜 白茯苓 甘草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肺经受寒,咳嗽不已。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蒲公英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

五虎追风散(《晋南、史恩家传方》)

组成:蝉蜕 天南星 天麻 僵蚕 朱砂 全蝎

功效:祛风痰,止抽搐。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脉弦等证。

不忘散(《证治准绳》)

组成:远志 人参 茯苓 茯神 菖蒲

功效:安神益智。

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 苍术 厚朴 陈皮 半夏 甘草

功效:芳香化湿。

主治:湿阻中焦,兼有外感。证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恶寒发热。

瓦楞子丸(《万氏家抄方》)

组成:瓦楞子 醋

功效:化瘀消癥。

主治:一切气血癥瘕。

止痉散(经验方,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

组成:全蝎 蜈蚣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等惊挛抽搐之证。

止嗽欺(《医学心语》)

组成:百部 白前 紫菀 桔梗 陈皮 荆芥 甘草

功效:化痰止嗽,宣肺疏表。

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畅,或有轻度恶寒头痛,舌苔白,脉浮缓。

内消散(《医宗金鉴》)

组成:银花 贝母 皂角刺 穿山甲 知母 天花粉 乳香 半夏 白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痈疸发背,对口疔疮,乳痈,无名肿毒,一切恶疮。

牛郎丸(《普济方》)

组成:牵牛子 槟概

功效:驱虫消积。

主治: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牛黄散(《证治准绳》)

组成:牛黄 朱砂 蝎尾 钩藤 天竺黄 麝香

功效: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主治:热甚惊厥抽搐。

牛蒡汤(《证治准绳》)

组成:薄荷 荆芥 牛蒡子 防风 大黄 甘草

功效:疏散风热,泻热止咳。

主治:风热壅滞,咽喉肿痛,及咳嗽咯痰不利等证。

牛膝汤(《千金方》)

组成:牛膝 当归 瞿麦 通草 滑石 冬葵子

功效:利水通淋。

主治:淋病尿血。

牛蒡子汤(《证治准绳》)

组成:牛蒡子 升麻 桔梗 玄参 犀角 黄芩 木通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

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组成:牛黄 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 朱砂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主治:邪热初陷心包,神昏谵语,高热烦躁,舌红脉数,以及小儿惊风,痰涎壅盛,烦躁不安,中风,痰火闭结,神昏语蹇等证。

牛黄解毒丸(《常用中成药》)

组成:牛黄 黄芩 生大黄 生石膏 胸黄 冰片 桔梗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利咽。

主治: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溃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等证。

手拈散(《医学心悟》)

组成:没药 延胡索 五灵脂 香附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血疲气滞之胃痛。

升麻葛根汤(《小儿药证直诀•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功效: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发,或发而未透,发热恶风,喷嚏咳嗽,目赤流泪,舌红苔白,脉浮数。

化虫丸(《医方集解》)

组成:使君子 槟榔 鹤虱 苦楝根皮 芜荑 铅粉 枯矾

功效:驱虫止痛。

主治:诸虫积,证见腹痛时作,痛剧时呕吐清水,或吐蛔。

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三七 花蕊石 血余炭

功效:止血化瘀。

主治:咳血、衄血及二便下血而有瘀滞者。

化斑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 玄参 石膏 粳米 甘草 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主治:温热病,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证见神昏谵语,身热发斑。

乌贝散(《中药文献研究摘要》)

组成:乌贼骨 贝母

功效:制酸止痛。

主治:胃痛吐酸。

乌芨散(《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组成:乌贼骨 白芨

功效:制酸止血。

主治:胃溃疡出血。

乌药汤(《济阴纲目》)

组成:乌药 香附 当归 木香 甘草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妇女经行腹痛。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 细辛 当归 附子 桂枝 蜀椒 干姜 黄连 黄柏 人参

功效: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见腹痛时作,手足厥逆,烦闷呕吐,吐蛔。又治久痢。

丹参饮(《医宗金鉴》)

组成:丹参 白檀香 砂仁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心腹胃脘疼痛。

六一散(《伤寒标本》)

组成:滑石 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发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或下痢赤白,或小便黄赤涩痛等证。

六味汤(《咽喉秘集》)

组成:桔梗 僵蚕 荆芥穗 薄荷 防风 生甘草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止痛。

主治:凤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

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 山茱萸 牡丹皮 干山药 白茯苓 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不足,证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

六神丸(《雷允上诵芬堂》)

组成:略。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喉痈,乳蛾,烂喉丹痧,咽喉红肿疼痛,以及口疮,痈肿,疔毒,一切无名肿毒等证。

火府丹(《本事方》)

组成:黄芩 生地 木通

功效:清热利水。

主治:心经蕴热,小便赤少,五淋涩痛。

巴戟丸(《和剂局方》)

组成:高良姜 肉桂 吴茱萸 紫金藤 青盐 巴戟天

功效:补肾止痛。

主治:肾阳不足,腰胯沉重,百节痠痛,四肢无力,及妇女子宫久冷,月经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

开噤散(《医学心悟》)

组成:菖蒲 黄连 人参 石莲子 丹参 茯苓 陈仓米 荷叶蒂 陈皮 冬瓜仁

功效:补脾利湿。

主治:痢疾噤口不食。

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

组成:芡实 金樱子

功效:补肾固精。

主治:遗精,白浊,尿频,白带过多。

孔圣枕中丹(《千金方》)

组成:败龟板 龙骨 菖蒲 远志

功效:滋阴平肝,镇心安神。

主治:健忘,神志不宁,夜寐多梦等。

五画

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 知母 熟地 麦冬 牛膝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口舌生疮,烦热口渴等。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功效:补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体虚易于感冒者。

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麦冬 花粉 人参 葛根 茯苓 乌梅 生黄芪 炙黄芪 甘草

功效:补气生津止渴。

主治:消渴证及热病伤津,口渴多饮。

玉泉散(《百代医宗》)

组成:葛根 花粉 五味子 生地 麦冬 甘草 糯米

功效:滋阴生津。

主治:消渴证烦渴多饮。

玉枢丹(又名紫金锭。《片玉心书》)

组成:山慈菇 五倍子 麝香 雄黄 朱砂 续随子霜 红芽大戟

功效:辟秽化浊,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外敷痈疽、疔疮、肿核结毒、虫蛇咬伤等证。

玉壶丸(《和剂局方》)

组成:生半夏 生南星 天麻(生姜汤下)

功效:袪风痰,降逆止呕。

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玉真散(《外科正宗》)

组成:防风 白芷 羌活 天麻 南星 白附子

功效:祛风止痉。

主治:破伤风。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黄芪 葛根 知母 天花粉 生山药 生鸡内金 五味子

功效:益气养阴。

主治:消渴。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艾叶 香附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黄芪 川断 吴萸 肉桂

功效:益气补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宫寒不孕,腰痠带下等证。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小麦 太枣

功效:养心安神,益胃和中。

主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

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附子 桂枝 白术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通。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遂通结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甘遂末(冲服) 大黄 厚朴 木香 桃仁 赤芍 生牛膝

功效:泻下通便、活血止痛。

主治: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组成:滑石 黄芩 茵陈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 吴茱萸

功效:清泻肝火,和胃降逆。

主治:肝经火旺,证见胁肋胀痛,呕吐吞酸等。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

组成:石斛 菊花 菟丝子 青葙子 枸杞子 生地黄 熟地黄 草决明 天门冬 人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杏仁 干山药 牛膝 蒺藜 苁蓉 川芎 炙甘草 枳壳 防风 黄连 乌犀角 羚羊角

功效:清肝,养阴,明目。

主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睹物成二体,久则光散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 柴胡 黄芩 栀子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生地 当归尾 甘草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实热。

主治:1.肝经实火,胁痛口苦,头晕目赤,耳聋耳肿。2.肝经实热下注,阴肿,阴痒,淋浊带下等证。

平胃散(《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燥湿健脾。

主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体重倦怠,呕恶吞酸,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甲乙归藏汤(《医醇賸义》)

组成:真珠母 白芍 生地 龙齿 夜交藤 柴胡 薄荷 丹参 当归身 柏子仁 夜合花 沉香 红枣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烦躁失眠等证。

四生丸(《妇人良方》)

组成:生地黄 生柏叶 生荷叶 生艾叶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

四妙丸(《成方便读》)

组成:苍术 黄柏 苡仁 牛漆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痿软无力等证。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茯苓 泽泻 白术 猪苓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而见小便赤少,大便溏泄。亦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四物汤(《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功效:补血调经。

主治:营血虚滞,证见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痛经等。

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温中逐寒。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微细。亦可用于亡阳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之久泻,五更泄泻等。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由术 茯苓 炙甘草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证见面色萎白,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组成:金银花 玄参 串归 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 川芎 桃仁 黑姜 炙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效: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热伤气阴,口渴多汗,体倦气短,脉弱者。亦治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之证。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 黄芩 黄连 党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和胃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中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痢等证。

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白芷 当归 血竭 白蜡 轻粉 甘草 紫草 麻油

功效:生肌敛口,活血解毒。

主治:痈疽发背,疮疡溃烂,及水火烫伤,久不收口。

失笑散(《和剂局方》)

组成:玉灵脂 蒲黄 醋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淤血停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痛经,产后恶露不行,心腹疼痛。亦治瘀滞胸痛,脘腹疼痛。

仙灵脾散(《圣惠方》)

组成:仙灵脾 威灵仙 苍耳子 桂心 川芎

功效: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行痹走注疼痛,或肢体麻木。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 甘草节 赤芍 穿山甲 皂角刺 白芷 贝母 防风 当归尾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陈皮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疮痈肿毒初起,红肿焮痛。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伤寒阳明经热盛,或温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

白金丸(《本事方》)

组成:白矾 川郁金

功效:祛痰醒神。

主治:惊癎癫狂。

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 干姜 葱

功效:消阴通阳。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白薇汤(《本事方》)

组成:白薇 人参 当归 甘草

功效:补气益血。

主治:产后血虚发热,昏厥。

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组成:白花蛇 全蝎 羌活 天麻 防风 独活 白芷 升麻 当归 五加皮 赤芍 甘草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诸风无新久,手足缓弱,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瘙痒,骨节疼痛,或生恶疮、疥癞等疾。

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湿热泻痢,热毒血痢,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白蒺藜散(《张氏医通》)

组成:白蒺藜 菊花 蔓荆子 草决明 炙甘草 连翘 青葙子

功效:清肝明目。

主治:肝肾虚热生风,目赤多泪。

白僵蚕散(《证治准绳》)

组成:白僵蚕 荆芥 桑叶 木贼 甘草 细辛 旋复花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风热头痛,迎风流泪。

白芨枇杷丸(《证治准绳》)

组成:白芨 枇杷叶 藕节 阿胶 鲜生地汁

功效:滋阴润肺止血。

主治:阴虚内热,肺痨干咳,咯血等证。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人参

功效: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气津两伤,证见身热,烦渴不止,汗多,脉大无力。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 薤白 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止痛。

主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口脉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 薤白 半夏 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降气化痰。

主治:胸痹不得卧,胸痛彻背者。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龙眼肉 酸枣仁 茯神 白术 炙甘草 黄芪 人参 木香 生姜 大枣 当归 远志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证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止等。

半硫丸(《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硫黄

功效:温肾逐寒,通阳泄浊。

主治:心腹痃癖冷气,及高年风秘、冷秘,或泄泻等。

半夏干姜散(《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干姜

功效:温胃止呕。

主治:胃寒停饮,干呕,吐逆,吐涎沫。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厚朴 苏叶 茯苓 生姜

功效:行气降逆,化痰散结。

主治:痰气郁结,咽中如有物梗阻的梅核气。亦治湿痰咳嗽或呕吐等证。

半夏秫米汤(《灵枢经》)

组成:半夏 秫米。

功效:和胃化痰。

主治:胃有痰浊,胃不和而卧不安之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 白术 天麻 橘红 甘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息风。

主治:风痰所致的头痛,眩晕等证。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党参 炙甘草 大枣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硬,但满不痛,肠鸣下利,呕恶,不思饮食等证。

加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鹿茸 五加皮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牡丹皮 泽泻 麝香

功效:补肾健骨。

主治: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证。

加味逍遥散(《女科撮要》)

组成:丹皮 栀子 柴胡 白芍 当归 茯芩 白术 甘草 生姜 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凉血调经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胀满,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葳蕤 生葱白 淡豆豉 薄荷 桔梗 白薇 甘草 红枣

功效:养阴解表。

主治:阴虚之体感冒风热,证见发热咳嗽,痰稠难出,咽干口渴等。

六画

地榆丸(《证治准绳》)

组成:地榆 木香 黄连 乌梅 诃子肉 当归 阿胶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主治:泻痢或血痢经久不愈。

地骨皮汤(《圣济总录》)

组成:地骨皮 知母 鳖甲 柴胡 秦艽 贝母 当归

功效:滋阴退热。

丰治:虚劳,阴阳不和,早晚潮热。

芍药汤(《医学六书》)

组成:芍药 木香 槟榔 黄连 黄芩 当归 甘草 大黄官桂

功效:清肠利气,和血治痢。

主治:湿热痢,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肛门灼热等。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芍药 甘草

功效:缓急止痛。

主治:脘腹挛急作痛,或四肢挛拘作痛。

夺命丹(《外科全生集》)

组成:银花 黄连 蚤休 赤芍 甘草 细辛 蝉蜕 僵蚕 防风 泽兰 独活 羌活 青皮

功效:解毒消痈。

主治:痈肿疔毒。

百花膏(《济生方》)

组成:百合 款冬花 蜜

功效:润肺止咳。

主治:久咳不已,或痰中带血。

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 生地

功效:养阴退热,宁心安神。

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思恍惚等。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组成:百合 熟地 生地 玄参 贝母 桔梗 生甘草 麦冬 苟药 当归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肺肾亏损,虚火上炎,证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

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 知母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思恍惚,莫名所苦等。

托里黄芪汤(《圣济总录》)

组成:黄芪 当归 人参 桂心 茯苓 远志 麦冬 五味子

功效:补气益血,托毒生肌

主治:诸疮溃后,脓多内虚。

至宝丹(《和剂局方》)

组成:生乌犀屑 生玳瑁屑 琥珀 朱砂 雄黄 龙脑 麝香 牛黄 安息香 金箔 银箔

功效:清心开窍。

主治:中暑、中恶、中风以及温病因于痰浊内闭所致的神昏,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浊内闭者。

耳聋左慈丸(验方)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磁石 柴胡

功效:滋阴潜阳。

主治:肾虚火升,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等证。

当归散(《金匮要略》)

组成:白术 当归 芍药 川芎 黄芩

功效: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小便不利之证。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柏 黄芩 黄芪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阴虚有热,证见发热盗汗,五心烦热,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数者。

当归龙荟丸(《医学六书》)

组成: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青黛 黄芩 黄连 黄柏 大黄 芦荟 木香 麝香(蜜丸生姜汤

下)

功效:清肝泻热

主治:肝胆实火之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及抽搐等。

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组成:当归 红花 牛蒡子 连翘 葛根 甘草 紫草 大青叶

功效:凉血透疹,清热解毒。

主治:麻遂夹斑,色不红活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当归 黄芪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证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女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 生姜 羊肉

功效:温里止痛。

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肉苁蓉丸(《证治准绳》)

组成:肉苁蓉 熟地 菟丝子 五味子 山药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虚精亏,肾阳不足之阳萎、尿频等。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组成:朱砂 黄连 炙甘草 当归 生地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 石膏 半夏 人参 麦冬 甘草 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烦热口渴,咽干唇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组成:淡竹叶 柽柳 牛蒡子 蝉衣 荆芥穗 玄参 麦冬 薄荷叶 葛根 知母 甘草

功效:解毒透疹。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烦闷躁乱,喘咳及咽喉肿痛者。

舟车丸(《景岳全书》录刘河间方)

组成:大黄 黑牵牛 甘遂 轻粉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功效:行气逐水。

主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大小便秘者。亦用于胸胁积液等证。

冰硼散(《外科正宗》)

组成:冰片 硼砂 玄明粉 朱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组成:石菖蒲 远志 茯苓 龙齿 茯神 人参

功效:安神定志。

主治:惊恐不得卧,癫痫等证。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组成:牛黄 麝香 犀角 黄芩 郁金 黄连 雄黄 山栀子 朱砂 梅片 珍珠 金箔

功效: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窍闭,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功效:补气健脾,理气化湿。

主治:脾胃虚弱而兼气滞,证见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等。

导气汤(《医方简义》)

组成:川楝子 小茴香 淡吴茱萸 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木通 生地 甘草梢 竹叶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心经有热,证见口舌生疮,心胸烦闷,渴欲饮冷,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短赤而涩,尿时剌痛等。

导痰汤(《济生方》)

组成:陈皮 茯苓 半夏 枳实 南星 生姜 甘草

功效:化痰消结。

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留饮,证见咳嗽恶心,发热背寒,饮食少思,及中风痰盛,语涩眩晕等。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组成:鹿角胶 肉桂 姜炭 熟地 麻黄 白芥子 甘草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

阳起石丸(《济生方》)

组成:阳起石 鹿茸

功效:温肾助阳。

主治: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及宫冷、阳萎等。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黄芪 白术 生姜 甘草 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退肿。

主治:风水或风湿,证见汗出恶风,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

组成:天花粉 黄柏 姜黄 白芷 紫厚朴 大黄 陈皮 甘草 苍术 南星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外科一切顽恶肿毒,如痈疽、发背、疔肿、跌打损伤、湿痰流注.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乳痈、小儿丹毒等。

七画

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川续断 桑寄生 菟丝子 阿胶

功效:补肾安胎

主治:补肾不足,滑胎。

远志丸(《济生方》)

组成:远志 (甘草汤泡去骨) 茯神 朱砂 龙齿 人参 石菖蒲 白茯苓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因事有所大惊,梦寐不宁,登高涉险,神不守舍,心志恐怯,心肾不足,梦遗滑精。

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 紫苏 陈皮 生姜 苦桔梗 茯苓 半夏 甘草 前胡 枳壳 大枣

功效:疏散风寒,宣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痰湿内阻。证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等。亦可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胸闷之证。

杜仲丸(《圣济总录》)

组成:杜仲 枣肉 (糯米汤下)

功效:补肾安胎。

主治:妇人胞胎不安。

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枸杞子 菊花 熟地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山茱萸

功效:滋阴平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而眼花歧视,或枯涩疼痛者。

苇茎汤(《千金方》)

组成:苇茎 桃仁 冬瓜仁 苡仁

功效: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肺痈,证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

苍耳散(《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 辛夷 白芷 薄荷叶 (用葱、茶清调服)

功效:发汗通窍,散风祛湿。

主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等证。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组成: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 麝香 丁香 白术 青木香 乌犀屑 香附子 朱砂 诃子 白檀香 安息香 沉香 荜蕟 龙脑 熏陆香

功效:温中祛寒,行气解郁,开窍醒脑。

主治:寒邪或痰湿闭塞气机所致的闭证。如中风昏迷,痧胀昏厥,或时疫霍乱导致昏迷等。

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组成:苏子 厚朴 半夏 陈皮 前胡 肉桂 当归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薄荷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上实下虚,痰涎涌盛,咳喘上气,胸膈满闷等。

赤石脂散(《圣惠方》)

组成:赤石脂 侧柏叶 乌贼骨

功效:固涩止血。

主治:妇人漏下,数年不瘥。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禹余粮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泻痢日久,滑泻不禁。

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组成:芦荟 朱砂

组成:芦荟朱砂

功效:泻下通便,镇心安神。

主治:热结便秘而见烦躁易怒,失眠者。

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胃脘作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等。

牡蛎散(《和剂局方》)

组成:牡蛎 麻黄根 小麦黄芪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或盗汗,心烦惊悸,短气倦怠。

何人饮(《景岳全书》)

组成:何首乌 人参 当归 陈皮 煨生姜

功效:补气血,治虚疟。

主治:疟疾久发不止,气血两虚者。

何首乌散(《外科精要》)

组成:何首乌 防风 薄荷 苦参

功效:祛风止痒。

主治:遍身疮肿痒痛。

含化丸(《证治准绳》)

组成:海藻 昆布 海蛤 海带 瓦楞子 文蛤 诃子 五灵脂 猪靥

功效: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瘿瘤、痰核等证。

含巴绛矾丸(录自《血吸虫防治研究文集》)

组成:绛矾 巴豆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

组成:谷精草 荆芥 龙胆草 赤芍 生地 红花 木通 甘草 白茯苓 牛蒡子 灯芯

功效:清肝明目,疏风止痛。

主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及目生翳膜。

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方》)

组成:沉香 乌药 木香 槟榔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冷气攻冲,心腹作痛。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麦冬 花粉 桑叶 扁豆 玉竹 甘草

功效:清肺养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等证。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辨惑论》)

组成: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证见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等。

诃子汤(《宣明论方》)

组成:诃子 桔梗 甘草

功效:清肺利咽。

主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皮散(《兰室秘藏》)

组成:诃子 罂粟壳 橘皮 干姜

功效:温里涩肠止泻。

主治:脱肛日久,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

补骨脂丸(《本草纲目》)

组成:补骨脂 菟丝子 胡桃肉 沉香 乳香 没药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阳萎。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甘草

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及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 当归尾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地龙

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气虚血滞,证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阿胶 马兜铃 牛蒡子 炙甘草 杏仁 糯米

功效:养阴补肺,宁嗽止血。

主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痰少,或痰中带血。

良附丸(《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 香附 生姜汁

功效:行气解郁,散寒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胃寒疼痛,胸闷不舒,喜温喜按者。

辛夷散(《济生方》)

组成:辛夷 细辛 藁本 升麻 川芎 木通 防风 羌活 白芷 甘草

功效:散寒,通鼻。

主治:鼻塞流掸,不闻香臭。

附子理中丸(《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 干姜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助阳健脾。

主治:脉微肢厥,昏睡露睛,或寒中内脏之霍乱吐利、转筋、口噤、四肢强直等脾肾阳虚阴寒重证。

附桂理中丸(《三因方》)

组成:附子 肉桂 干姜 白术 人参 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助阳健脾。

主治:同附子理中丸。

鸡鸣散(《证治准绳》)

组成:木瓜 吴茱萸 陈皮 槟榔 苏叶 桔梗 生姜

功效:温宣降浊。

主治:湿性脚气,脚腿肿重,不可任地;筋脉弛缓,或麻痹冷痛,发热恶寒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者。2.风湿流注,脚痛不可任地,筋脉浮肿者。

驱尿石汤(《北京中草药制剂选编》)

组成:王不留行 金钱草 海金沙 冬葵子 车前子 石韦 怀牛膝 泽泻 滑石 枳壳

功效:利水排石。

主治:泌尿系结石。

八画

青龙丸(《外科方外奇方》)

组成:番木鳖 炒甲片 白僵蚕

功效:消肿溃坚。

主治:一切疔疮肿毒,贴骨痈疽,颈项瘰疬,及乳串结核,痰气凝滞,硬结成毒小儿痘后痈疽等。

青皮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青皮 山楂 神曲 麦芽 草果

功效:行气消积。

主治:食痛饱闷,噫气。

青娥丸(《和剂局方》)

组成:杜仲 补骨脂 胡桃

功效:补肾壮腰。

主治:肾虚腰痛脚弱,腰间重坠,起坐困难。

青州白丸子(《和剂局方》)

组成:天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

功效:祛风痰。

主治:手足顽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痰涎壅盛,及小儿惊风,大人头风等证。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 鳖甲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热未尽,深伏阴分,阴液已伤。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数等。亦可用于由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潮热证。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功效:健脾利湿,温化痰饮。

主治:脾虚不运,水湿停蓄,或停饮所致的头弦、心悸、咳嗽等。

苧根汤(《小品方》)

组成:苧麻根 干地黄 当归 阿胶 芍药 甘草

功效:止血安胎。

主治:胎动,腰腹痛下血。

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 白芍 知母 黄柏 龟板 锁阳 虎骨 干姜 陈皮

功效:滋阴补肾,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阴亏,精血不足。症见筋骨痿软,腰膝酸楚,腿足瘦弱,步履乏力等。

又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熟地 龟板 锁阳 虎骨 知母 黄柏 陈皮 白芍 当归 牛膝 羊肉

功效:滋阴补肾、强壮筋骨。

主治:同上《丹溪心法》之虎潜丸。

虎骨木瓜酒(《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虎骨 木瓜 川芎 川牛膝 当归 天麻 五加皮 红花续断 白茄根 玉竹 秦艽 防风 桑枝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风寒湿气,流注经络,证见筋脉拘挛,骨节痠痛,四肢麻木,口眼㖞斜,山岚瘴气,历节风痛等。

昆布丸(《广济方》)

组成:昆布 海藻 海蛤 通草 羊靥

功效:消痰散结。

主治:气瘿,证见胸膈满塞,咽喉颈项渐粗。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黄拍 芡实 山药 车前子 白果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主治:脾虚湿热带下。证见带下粘稠量多,色白兼黄,其气腥臭,头眩且重,乏力等。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黄芪 白术 茜草 龙骨 海螵蛸 牡蛎 山萸肉 五倍子 生杭芍 棕榈炭

功效: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主治:冲脉不固,脾胃虚弱,证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短气等。

固肠丸(《证治准绳》)

组成:乌梅肉 肉豆蔻 诃子肉 罂粟壳 苍术 人参 茯苓 木香

功效:脾虚下陷,久痢滑泄。

主治:久泻不止。

固经丸(《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樗根白皮 龟板 香附 白芍 黄芩 黄柏

功效: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血虚有热,经水不止,崩漏紫黑成块。

知柏地黄丸(《医宗釜鉴》)

组成:知母 黄柏 熟地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山药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见骨蒸潮热,盗汗梦遗等。

金刚丸(《张氏医通》)

组成:川萆薢 肉苁蓉 杜仲 菟丝子 鹿胎 紫河车 巴戟肉

功效:补身益精。

主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动。

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

组成:旋覆花 生姜 半夏 细辛 前胡 荆芥 赤芍 甘草 枣子

功效:发散风寒,宣肺止咳。

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强筋急,时发寒热。

金铃子散(《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 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疝气痛,时发时止。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蒺藜 芡实 连须 龙骨 牡蛎 莲子粉

功效:收涩固精。

主治:肾虚不固,证见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痛耳鸣。

金箔镇心丸(《万病回春》)

组成:金箔 朱砂 琥珀 胆南星 天竺黄 牛黄 雄黄 珍珠 麝香

功效:镇心定惊。

主治:一切惊悸。

狗脊饮(验方)

组成:狗脊 杜仲 续断 川牛膝 桂枝 秦艽 桑枝 海风藤 宣木瓜 松节 当归身 虎骨胶 熟地

功效:补肝肾,祛风湿。

主治:气血亏虚,兼感风湿,证见手足麻木,行动不利等证。

肥儿丸(《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白术 黄连 茯芩 胡黄连 使君子肉 神曲 麦芽 山楂肉 炙甘草 芦荟

功效:消疳积,化食滞。

主治:小儿疳积,腹痛,面色萎黄,消瘦。

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人参 阿胶 麦冬 干地黄 桂枝 麻仁 生姜 大枣

功效: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

主治:气虚血少,证见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脉结代或虚数等。

河车大造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熟地 龟板 黄柏 天冬 麦冬 紫河车 人参 杜仲 牛膝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虚损旁瘵,神志失守,内热水亏。

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 黄芩 大黄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牙龈肿痛;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桑白皮 地骨皮 炙甘草 粳米

功效: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气喘。

定命散(《圣济总录》)

组成:白花蛇 乌梢蛇 蜈蚣

功效:祛风止痉。

主治:破伤风,颈项紧硬,身体强直。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黄芩 桑白皮 白果 麻黄 苏子 甘草 款冬花 杏仁 半夏

功效: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痰热内蕴,痰多气急,痰黄质稠,咳嗽哮喘。

建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地黄 生牡蛎 生龙骨 怀牛膝 生赭石 生山药 生杭芍 柏子仁

功效:平肝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梦多失眠,脉弦硬而长等。

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 附子

功效: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证见手足厥逆,汗出,呼吸微弱脉微。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苡仁 砂仁 甘草 桔梗 山药 扁豆 陈皮 莲子肉 大枣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气虚挟湿,证见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痞塞,面色萎黄。

参茸固本丸(验方)

组成:人参 鹿茸 当归身 熟地 枸杞 白芍 小茴香 陈皮 白术 黄芪 牛膝 桂心 巴戟肉 菟丝子 肉苁蓉 山药 茯神 炙甘草

功效:补气助阳,强筋健骨。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证见畏寒肢冷,腰痛耳鸣,四肢发软,形体瘦弱,精神疲乏,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

参赭镇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党参 山茱萸 苏子 山药 生赭石 生芡实 生龙骨 生牡蛎 生杭芍

功效:益气镇逆。

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逆,致胃气不降而作满闷。

驻景丸(《和剂局方》)

组成:菟丝子 熟地黄 车前子

功效:补肝肾,明目。

主治:肝肾亏虚,眼昏生翳。

九画

枯痔散(广州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组成:白砒 白巩 硼砂 雄黄 硫黄

功效:拔毒消痔。

主治:痔疮。

枳术丸(《脾胃论》引张洁古方)

组成:枳实 白术

功效:健脾胃,消痞满。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证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等。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枳实 大黄 黄连 黄芩 神曲 白术 茯苓 泽泻

功效:消导积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蕴湿生热,证见胸腹痞满,下痢,泄泻,腹痛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组成:枳实 厚朴 白术 半夏曲 干生姜 炙甘草 白茯苓 麦芽 黄连 人参

功效:导滞消痞。

主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 薤白 桂枝 瓜蒌 厚朴

功效:通阳散结,消痞止痛。

主芦:胸痹,气结在胸,证见心中痞满、气从胁下逆抢心者。

柏子仁丸(《本事方》)

组成:柏子仁 人参 牡蛎 白术 五味子 半夏曲 麻黄根 枣肉 净麸

功效:益阴敛汗。

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盗汗。

柿蒂汤(《济生方》)

组成:柿蒂 生姜 丁香

功效:降逆止呃。

主治:胸满呃逆不止,属寒呃而胃气不虚者。

胡芦巴丸(《和剂局方》)

组成:吴茱萸 川楝子 巴戟天 茴香 川乌 胡芦巴

功效:温肾散寒止痛。

主治:小肠疝气,上下走痛。

解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刑芥 防风 羌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独活 茯苓 桔梗 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风寒表证者。

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蒿 栀子 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黄疸。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 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功效: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邪偏重,小便不利显著者。

茵陈四逆汤(《玉机微义》)

组成:茵陈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功效:祛寒利湿。

主治:寒湿阴黄,证见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茯菟丸(《和剂局方》)

组成:白茯苓 菟丝子 石莲子

功效:补肾固涩。

主治:肾虚遗精,白浊,或鸟有余沥。

荔香散(《景岳全书》)

组成:荔枝核 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僵蚕 全竭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中风面瘫,口眼㖞斜,甚或面部肌肉抽动。

骨碎补散(《圣惠方》)

组成:骨碎补 自然铜 虎胫膏 败龟板 没药 胡桃仁

功效:续骨疗伤。

车治:金疮伤筋断骨,痛不忍。

钩藤饮(《医宗金鉴》)

组成:钩藤 天麻 全竭 人参 羚羊角 炙甘草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证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惊悸壮热,眼目?视等。

香苏散(《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叶 香附子 炙甘草 陈皮

功效:发汗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等。

香连丸(《兵部手集方》)

组成:木香 黄连(与吴茱萸同炒,去吴茱萸)

功效:燥湿清热,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

香参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木香 苦参 甘草

功效:燥湿清热,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泻痢。

香桂散(《张氏医通》)

组成:麝香 肉桂

功效:祛癖下胎。

主治: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

香橘散(《张氏医通》)

组成:小茴香 橘核 山楂肉

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睾丸偏坠胀痛。

香薷散(《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 白扁豆 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和中化湿。

主治:暑久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身热恶寒,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等证。

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

组成:木香 砂仁 枳实 白术

功效:健脾,行气,消积

主治:脾虚食少,或有宿食不消,胸脘痞闷等证。

香砂六君子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木香 砂仁 法半夏 生姜 大枣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行气。

主治: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证见胸脘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痛,肠鸣,泄泻。

香砂六君子(《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砂仁 木香 半夏 陈皮 生姜

功效:同上香砂六君子丸。

主治:气虚痰饮,呕恶痞闷,纳减消瘦,及脾胃不和,变生诸证。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大黄 红花 桃仁 当归 炮山甲 柴胡 瓜蒌根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疲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复方土茯苓汤(《中医临床经验资料汇编》)

组成:土茯苓 金银花 白鲜皮 甘草 威灵仙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梅毒。

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莱菔子 山楂 神曲 陈皮 半夏 茯苓 连翘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证见脘腹痞满,腹胀时痛,暧腐吞酸,厌食恶心,或大便泄泻。

保赤丸(一九七七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组成:巴豆霜 六曲 天南星 朱砂

功效:温里消积。

主治:小儿冷积,停乳停食,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痰多惊悸不安。

禹功散(《儒门事亲》)

组成:黑牵牛 茴香 木香 生姜汁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停次肿满,阳水便秘,脉实。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组成:独活 桑寄生 干地黄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功效: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痹怔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软软无力,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等。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丹参 乳香 没药 当归

功效:活血袪痰止痛。

主治: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疼痛,腿臂疼痛,及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癥瘕积聚及疮疡初起等。

宣痹汤(《温病条辨》)

组成:防己 苡仁 滑石 杏仁 连翘 山栀 半夏 晚蚕砂 赤小豆皮

功效: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痹证,证见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萎黄,小便短赤等。

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芍 黄芩 柴胡 当归 丹皮 黑山栀 香附 川郁金 生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行气。

主治:肝郁有热,经前腹痛。

养心汤(《证治准绳》)

组成:柏子仁 酸枣仁 五味子 茯苓 人参 黄芪 茯神半夏曲 当归 川芎 远志 辣桂 甘草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养脏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肉桂 白芍 木香 诃子 当归 肉豆蔻 炙甘草 罂粟壳(蜜炙)

功效:补虚温中,涩肠固脱

主治:泻痢日久,脾胃虚寒,滑脱不禁,甚至脱肛。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 玄参 麦冬 白芍 丹皮 川贝 薄荷 甘草

功效:养阴清肺。

主治:阴虚火旺,咽喉肿痛,及骨蒸劳热,咳嗽咯血。

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组成:何首乌 女贞子 旱莲草 稀莶草 菟丝子 金樱子 杜仲 牛膝 桑叶 银花 生地 桑椹 黑脂麻

功效:养阴补血,乌鬚黑髮。

主治:阴虚血虚,腰膝酸软,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鬚髮早白。

神应丸(《证治准绳》)

组成:威灵仙 桂心 当归

功效:祛风、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或跌打损伤,腰痛如折,牵引背膂,俯仰艰难。

神消散(《证治准绳》)

组成:木贼 蝉衣 穀精草 黄芩 蛇蜕 苍术 炙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

主治:风热目赤翳障。

冠心苏合丸(《中药知识手册》)

组成:苏合香 檀香 冰片 乳香 青木香

功效:行气,开窍,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 麻黄 生石膏 杏仁 半夏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湿痰壅肺,胸满喘咳。

十画

珠黄散(《上海市药品标准》)

组成:珍珠 西黄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碎等证。

蚕矢汤(《霍乱论》)

组成:蚕沙 苡仁 黄连 陈吴萸 黄芩 大豆黄卷 陈木瓜 制半夏 通草 焦山栀

功效:清热燥湿,止吐泻。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证见腹痛转筋,口渴烦躁等。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组成:秦艽 青蒿 鳖甲 知母 地骨皮 柴胡 当归 乌梅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桂附八味丸(《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泽泻 牡丹皮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痛,少腹拘急,水肿,小便不利;或阳萎,尿频遗尿,尺脉微弱,以及痰饮喘咳,或肾不纳气,喘急欲脱等。亦治消喝,脚气。

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附子 生姜 甘草 大枣.

功效:温阳逐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茯苓 桃仁 丹皮 芍药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妇人小腹有癥块,及血癖经闭,痛经。

桔梗汤(《金匮要略》,即甘桔汤)

组成:桔梗 甘草

功效:宣肺利咽。

主治:肺痈,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亦治咽喉肿痛,咳嗽有痰等。

桃花汤(《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干姜 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

主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

桃花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煅石膏 东丹 轻粉 冰片

功效:生肌敛疮。

主治:痈疽疮疡溃烂,脓水淋漓,久不收口者。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桃仁 红花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功效:活血调经。

主治: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及癥瘕。亦治损伤瘀痛等证。

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五味子

功效:滋肾敛肺,止咳定喘。

主治:肾阴虚而喘,面赤呃逆者。

破故纸丸(《魏氏家藏方》)

组成:破故纸 茴香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肾气虚泠,小便无度。

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 白术 茯苓 生姜 芍药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及大汗伤阳,寒水内动所致的心悸头眩,身体振振动摇等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 芍药 陈皮 香附 川楝子 枳壳 炙甘草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葛根 黄芩 石膏 芍药 甘草 羌活 白芷 桔梗 生姜 大枣

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寒郁化热,证见恶寒渐轻,而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等。

逍遥散(《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芍药 当归 白术 茯苓 生姜 甘草 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

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生黄芪 当归 川芎 穿山甲 皂角剌

功效:补气益血,托里排脓。

主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溃者。

射干活(《幼幼新书》)

组成:射干 升麻 马勃 芒硝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主治:咽喉肿痛、饮食难下,兼有热痰壅盛者。

射干兜铃汤(《痧胀玉衡》)

组成:射干 桔梗 贝母 马兜铃 玄参 花粉 菊花 桑白皮 甘草 薄荷 银花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痰黄质稠。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半夏 紫菀 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饮,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音。

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甘草 阿胶 艾叶

功效:补血调经,止血安胎。

主治:妇女冲任虚损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小产损伤冲任,下血不止,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凌霄化散(《证治准绳》)

组成:凌霄花 黄连 白矾 雄黄 羊蹄 天南星(生姜汁调药)

功效: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风湿热,诸癣久不愈。

凉惊丸(《中国医学大辞典》引钱乙方)

组成:龙胆草 青黛 龙脑 麝香 钩藤 黄连 牛黄 防风

功效:清热解毒,开窍豁痰。

主治:小儿惊风,发热痉挛等证。

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知母 穿山甲 瓜蒌 丹参 生明乳香 金银花 连翘 生明没药

功效:活血下乳,消痈肿。

主治:乳痈肺痛。

消瘰丸(《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 贝母 牡蛎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

消瘿汤(验方)

组成:海藻 牡蛎 黄药子 昆布 土贝母

功效:软坚消瘿。

主治:瘿瘤结肿。

海浮散(《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外科十法方)

组成: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痈疽种毒溃后,腐肉已化,新肉渐生,或溃久不敛,气血凝滞者。

海金沙散(《医学发明》)

组成:海金沙 牵牛子 甘遂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

润肠丸(《济生方》)

组成:肉苁蓉 沉香 麻子仁汁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虚人汗多便秘。

益胃汤(《温病条辨》)

组成:麦冬 细生地 冰糖 玉竹 沙参

功效:益胃生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舌干少苔,脉不数者。

益血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火麻仁 当归 熟地 杏仁 荆芥 枳壳 苁蓉 苏子 蜂蜜

功效:补血、润肠。

主治:老人、产妇及体弱者,因津枯血少所致的肠燥便秘。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芒硝 甘草

功效:泻下和胃。

主治:阳明燥热内结,证见恶热,口渴便秘,腹痛拒按等。亦治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喉痛及疮疡等。

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

组成:细辛 猪牙皂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中恶客忤或痰厥所致猝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属闭证、实证者。

通关丸(《兰室秘藏》)。又名滋肾丸)

组成:黄柏 知母 肉桂

功效: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

主治:湿热蕴结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

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杏仁 象贝 沙参 香豉 栀皮 梨皮

功效:清宣凉润。

主治:外感燥热,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脉数等证。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菊花 杏仁 桔梗 连翘 薄荷 芦根 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

桑麻丸(《医级》。又名扶桑丸)

组成:嫩桑叶 黑胡麻子 白蜜

功效:补肾明目。

主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桑嫖蛸散(《本草衍义》)

组成:桑嫖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茯神 龟板 人参 当归

功效:补肾,固精,缩尿。

主治:心神恍惚,健忘,小便频数。

莪术丸(《验方》)

组成:莪术 三棱 香附 谷芽 青皮 槟榔 黑丑 丁香 荜澄茄

功效:活血、消积、止痛。

主治:积滞腹胀作痛,癥瘕。

十一画

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见脘腹冷痛,泄泻,呕吐,腹满不食;或阳虚失血,及小儿慢凉,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证由中焦虚寒而致者。

栀子鼓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 淡豆鼓

功效:清热透表止烦。

主治:外感热病,身热懊𢙐,虚烦不眠,胸脘痞闷等证。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组成:生栀子 黄柏 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证。

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组成:鲜石菖蒲 竹沥 炒山栀 竹叶 丹皮 连翘 广郁金 菊花 滑石 牛蒡子 姜汁 玉枢 丹末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化痰。

主治: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见身热不甚,胸脘痞闷,时或神昏谵语等。

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组成:川萆薢 益智仁 石菖蒲 乌药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去浊。

主治:膏淋白浊,证见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积如膏糊。

菟丝子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菟丝子 苁蓉 鹿茸 附子 桑嫖蛸 五味子 牡蛎 鸡内金

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主治:肾虚小便多,或小便不禁。

黄土汤(《金匮要略》)

组成:灶心黄土 干地黄 附子 阿胶 白术 黄芩 甘草

功效:温阳健脾,益阴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等。

黄龙汤(《伤寒六书》)

组成:人参 当归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甘草

功效:泻热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

黄连汤(《千金方》)

组成:黄连 黄柏 干姜 当归 阿胶 炙甘草 酸石榴皮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痢。

主治:赤白痢,久痢不止。

黄芩汤(《伤寒论》)

组成: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功效:清热燥湿,缓急止痛。

主治:身热口苦,腹痛下痢,舌质红,脉弦数。

黄芪汤(《医部全录》)

组成:黄芪 生地 麦冬 瓜蒌根(天花粉) 茯苓 五味子 炙甘草

功效:补气生津止渴。

主治:消渴。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组成:黄芩 滑石 通草 白蔻仁 猪苓 大腹皮 茯苓皮

功效:清热化湿。

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证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等。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 黄芩 阿胶 白芍 鸡子黄

功效: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主治:阴虚火旺,心中烦热,失眠;或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液亏损,虚烦不得眠;以及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衄失血等证。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证见大热烦扰,口干咽燥,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等。

黄芪桂技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功效:益气温经,活血利痹。

主治:血痹证,证见身体不仁,如风痹者。

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温热经纬》)

组成:黄连 橘皮 半夏 竹茹

功效:清热燥湿,降逆止呕。

主治:胃热呕哕。

控涎丹(《三因方》)

组成:甘遂 大戟 白芥子(淡姜汤下)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悬饮、水肿;咳呛而痰涎壅盛者;瘰疬、痰核、阴疽等证。

救逆汤(《伤寒论》之桂枝去桂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简称)

组成:桂枝 炙甘草 生姜 牡蛎 龙骨 大枣 蜀漆

功效:温阳救逆。

主治: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卧起不安者。

蛇床子散(《金匮要略》)

组成:蛇床子 白粉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妇人阴痒带下。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银花 连翘 薄荷 桔梗 荆芥穗 淡竹叶 生甘草 淡豆豉 牛蒡子 芦根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或兼见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数等。

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泽泻 茯苓 猪苓 滑石 阿胶

功效:滋阴利水。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见心烦不眠,或兼咳嗽、呕吐等。亦治淋疾尿血。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 半夏 生姜 人参 代赭石 甘草 大枣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吐涎沫等。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身疼头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

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 大黄 厚朴 枳实 杏仁 芍药

功效:润肠通便,消痞除满。

主治:肠胃燥热,大便硬,小便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 杏仁 薏苡仁 甘草

功效:发汗祛湿。

主治: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风湿,证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而剧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细辛 附子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反沉者。

清肠饮(《疡医大全》)

组成:银花 地榆 麦冬 玄参 薏苡仁 黄芩 当归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主治:肠痈。

清肺汤(《医宗金鉴》)

组成:麦冬 天冬 知母 贝母 黄芩 桑皮 橘红 甘草

功效:清火润燥,止咳化痰。

主治:热痰咳嗽,痰不易咯,苔干白或黄燥。

清胃汤(《医宗金鉴》)

组成:石膏 黄连 生地 丹皮 黄芩 升麻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主治:胃中实火上炎,牙缝出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

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 胡黄连 地骨皮 青蒿 秦艽 知母 鳖甲 甘草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虚劳骨蒸,或热日久不退,证见唇红颧赤,形瘦盗汗等。

清络饮(《温病条辨》)

组成:鲜银花 鲜扁豆花 丝瓜皮 鲜荷叶边 鮮竹叶心 西瓜翠衣

功效:解暑清肺。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或暑温病经发汗后余邪未解,证见身热,口渴不甚,但头目不清,昏眩微胀等。

清宫汤(《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心 连心麦冬 莲子心 连翘心 竹叶卷心 犀角尖

功效:清心热,养阴液。

主治:温热病,邪热初入营分,证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黄芩 胆南星 枳实 陈皮 杏仁 瓜蒌仁 茯苓 半夏(姜汁为丸)

功效: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热内结,证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等。

清热保津法附方(《时病论》)

组成:鲜生地 鲜石斛 天花粉 麦冬 连翘 参叶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等。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 小生地 鲜竹叶 栀子 桔梗 赤芍 犀角 丹皮 玄参 知母 黄连 黄芩 连翘 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主治:温热病,肺胃热毒壅盛,气血两燔,证见大热烦躁,渴饮干呕,头痛却劈,昏狂谵语;或有吐衄斑疹;或惊厥并见,舌绛唇焦,脉洪数等。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杏仁 石膏 麦冬 桑叶 人参 麻仁 阿胶 枇杷叶 甘草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证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等。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芮 党参 苍术 麦冬 葛根 六曲 泽泻 白术 黄柏 青皮 当归 陈皮 五味子 升麻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清暑益气,保肺生津,健脾燥湿。

主治:体质素弱,感受暑湿,头痛身热,微感形寒,口渴自汗,食少腹胀,气短声微,小便黄赤,大便溏薄,脉虚,苔薄腻。

羚羊角散(《和剂局方》)

组成:羚羊角 决明子 黄芩 龙胆草 升麻 甘草 车前子 栀子仁

功效:清肝明目,泻火解毒。

主治:大人小儿一切风热毒。上攻眼目,暴发赤肿;或生疮疼痛,隐涩羞明。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羊角 霜桑叶 双钩藤 滁菊花 鲜生地 京贝母 生白芍 生甘草 淡竹茹 茯神木

功效: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病邪传厥阴,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搐搦,发为痉厥。

续断丸(《扶寿精方》)

组成:续断 杜仲 牛膝 萆薢 木瓜 破故纸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湿除痹。

主治:腰痛并脚痠腿软。

续随子丸(《圣济总录》)

组成:续随子 轻粉 青黛(糯米饭粘合成丸)

功效:逐水消癥。

主治:积聚癥块及涎积等。

接骨散(新方)

组成:乳香 没药 自然铜 血竭 土鳖虫 续断 当归 红花 骨碎补 木香

功效:活血祛瘀,续骨疗伤。

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十二画

琥珀散(《灵苑方》)

组成:琥珀 当归 莪术 乌药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主治:妇人少腹疼痛,气急胸闷,经闭不通。

琼玉膏(《医方集解》录申氏方)

组成:地黄 茯苓 人参 白蜜

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

主治:渚虚百损,虚劳干咳。

款冬花汤(《圣济总录》)

组成:款冬花 杏仁 贝母 知母 桑白皮 五味子 炙甘草

功效:润肺止咳。

主治:暴发咳嗽。

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功效:发汗解肌。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 黄芩 黄连 炙甘草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外感表未解,热邪入里,证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等。

葛花解酲汤(《脾胃论》)

组成:葛花 人参 橘皮 白蔻仁 青皮 木香 猪苓 白茯苓 神曲 泽泻 白术 干生姜 砂仁

功效:清化湿热,化痰醒酒。

主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蒽豉汤(《肘后备急方》)

组成:葱白(连鬚) 淡豆豉

功效:通阳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 大枣

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萹榧驱蛲汤(新方)

组成:篇蓄 榧子 槟榔

功效:驱虫。

主治:蛔虫、蛲虫病。

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

功效: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证。

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 生姜 石膏 炙甘草 大枣

功效:宣肺泄热,利水消肿。

主治:风水证,证见发热或无大热,汗出或无汗,恶风,或渴,一身悉肿,脉浮等。

紫金锭(《惠直堂经验方》)

组成:山慈姑 山文蛤 千金子 当门子 雄黄 红芽大戟 朱砂

功效:辟秽化浊,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瘟疫瘴疟,神志不清;或误食毒物,呕吐恶心,腹痛,泄泻,以及痈疽发背,疔肿恶疮等。

紫菀汤(王海藏方)

组成:紫菀 知母 贝母 阿胶 茯苓 梧梗 人参 五味子 甘草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痨咳吐痰血。

紫雪丹(《和剂局方》)

组成:犀角屑 羚羊角屑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滑石 沉香 青禾香 玄参 升麻 甘草 朱砂 丁香 朴硝 硝石 麝香 黄金

功效:清热解毒,镇痉开窍。

主治: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以及小儿高热惊厥等。

紫葳散(《沈氏尊生书》)

组成:紫葳 当归 红花 赤芍 延胡索 刘寄奴 白芷 牡丹皮 肉桂

功效:活血通经。

主治:血滞经闭,发热腹胀。

黑锡丹(《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 肉桂 黑锡 硫黄 阳起石 破故纸 葫芦巴 金铃子 茴香 沉香 木香 肉豆蔻

功效: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

主治:真元不足,上盛下虚,痰盛气喘,汗出肢厥,脉沉微;或寒疝腹痛,男子阳萎精冷,女子血海虚寒等。

稀涎散(《传家秘宝》)

组成:明矾 猪芽皂荚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风涎潮于上膈,痹气不通。

舒筋汤(《妇人良方》)

组成:羌活 海桐皮 当归 芍药 姜黄 白术 甘草

功效:活血祛风,通痹止痛。

主治:风湿所伤,肩臂作痛,经络不利及腰下作痛。

猬皮散(《寿世保元》)

组成:剌猬皮 木贼

功效:止血。

主治:便血。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组成:防风 白芍 白术 陈皮

功效:疏肝补脾。

主治:肝郁脾虚,证见肠鸣腹痛,大便泻泄,泻必腹痛。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 芎穷 吴茱萸 生姜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半夏 麦冬 甘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傍晚发热,手心发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或久不受孕等。

温胆汤(《千金方》)

组成: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竹茹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清胆和胃,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上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痰多呕吐,晕眩惊悸等。

温脾汤(《千金方》)

组成:人参 附子 干姜 大黄 甘草

功效:温补脾阳,攻逐寒积。

主治: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等。

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录李东垣方)

组成:黄芩 黄连 陈皮 柴胡 桔梗 连翘 玄参 马勃 板蓝根 僵蚕 升麻 甘草 牛蒡子 薄荷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证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等。

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组成:犀黄 乳香 没药 麝香 黄米饭

功效:活血消肿。

主治:乳癌,横痃,瘰疠,痰核,流注,痈毒等。

犀角大青汤(《伤寒活人书括》)

组成: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鼓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热毒发斑。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组成:犀角 生地 丹皮 赤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瘀。

主治:热甚动血,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衄,尿血,便血,斑色紫黑,舌绛起刺,或蓄血发狂等。

疏凿饮子(《济生方》)

组成:泽泻 赤小豆 槟榔 羌活 秦艽 茯苓皮 商陆 椒目 木通 大腹皮 生姜皮

功效:通二便、发汗行水。

主治:遍身水肿,喘息口渴,二便不利者。

十三画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 淡竹叶 仙半夏 赤茯苓 青子芩 生枳壳 陈广皮 碧玉散

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等。

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肉桂 沉香 乌药 当归 枸杞 小茴香 茯苓 生姜

功效:温补肝肾,行气散寒。

主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十四画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 知母 茯苓 川芎 甘草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劳虚损不得眠。

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

组成:常山 草果 槟榔 厚朴 青皮 陈皮 炙甘草

功效:燥湿劫痰。

主治:疟疾数发不止,痰湿盛而体壮者。

磁朱丸(《千金方》)

组成:磁石 朱砂 六曲

功效:摄纳浮阳,镇心明目。

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耳聋耳鸣,视物昏花。亦治癫痫。

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益智仁 山药 乌药

功效:温肾祛寒,涩缩小便。

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豨桐丸(《养生经验合集》)

组成:豨莶草 臭梧桐

功效:平肝息风。

主治: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证。

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组成:儿茶 血竭 乳香 没药 冰片 麝香 旱三七

功效: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疮溃不敛。

十五画

增液汤(《温病条辨》)

组成:生地 玄参 麦冬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者。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生地 玄参 麦冬 大英 芒硝

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

摴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组成:黄柏 芍药 良姜 樗根皮

功效:利湿热、止带浊。

主治:湿热下注,赤白带下,淋漓腥臭。

撮风散(《证治准绳》)

组成:蜈蚣 蝎梢 钩藤 直僵蚕 朱砂 麝香

功效:祛风,通窍,镇痉。

主治:小儿撮口,手足抽搐。

镇肝息风汤(《医学衰中参西录》)

组成:生赭石 生牡蛎 生龙骨 生杭芍 怀牛膝 生龟板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茵陈 生麦芽 甘草

功效:镇肝息风。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弦晕头痛,目胀耳鸣,或肢体不利,口眼歪斜,或弦晕颠仆,昏不知人等。

镇惊丸(《医部全录》)

组成:珍珠 真琥珀 辰砂 青皮 雄黄 生甘草 青黛 芦荟 柴胡 真礞石 天麻 乳香 胆星 天竺黄

功效:息风镇惊。

主治:急、慢惊风。

十六画

橘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 生姜

功效:温中理气,降逆止呕。

主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哕。

醒脾汤(《古今医统》)

组成:天麻 僵蚕 全蝎 白附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补气健脾,息风止痉。

主治:小儿慢惊。

醒消丸(《外野全生集》)

组成:乳香 没药 麝香 雄精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红肿痈毒。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 附子 败酱草

功效: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脓已成者。

十七画以上

薷术丸(《僧深集方》)

组成:香薷 白术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消肿。

主治:暴水、风水、气水,遍身皆肿。

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组成:青礞石(与焰硝同煅) 沉香 黄芩 大黄

功效:降火泻热,逐痰镇惊。

主治:实热顽痰,咳喘胸痞,大便秘结,以及癫狂等证。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 紫苏 白芷 半夏曲 厚朴(姜汁炙) 大腹皮 茯苓 白术 陈皮 苦桔梗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功效:解表和中,理气化浊。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痞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泄,舌苔白腻等。

藿朴夏苓汤(《医原》)

组成:藿香 半夏 厚朴 赤苓 淡豆豉 杏仁 生苡仁 白蔻仁 猪苓 泽泻

功效:芳香化浊,理气渗湿。

主治:湿温病初期,证见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者。

鱉甲煎丸(《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 乌扇 桃仁 大黄 䗪虫 丹皮 柴胡 黄芩 鼠妇 干姜 芍药 葶苈 石苇 厚朴 瞿麦 紫葳 阿胶 蜂蜜 赤硝 蜣螂 半夏 人参 桂枝

功效:破血逐瘀,软坚消癥。

主治:久疟,疟母,肝脾肿大,胁肋疼痛。

蟾酥丸(《绛囊撮要》)

组成:蟾酥 上西黄 真茅术 朱砂 明雄黄 麝香 丁香

功效:辟秽化浊。

主治:诸般痧证。

蠲痹散(《妇人良方》)

组成:香附子 荔枝核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血气刺痛。

蠲痹汤(《百一选方》)

组成:羌活 防风 姜黄 当归 黄芪 赤芍 炙甘草

功效:益气和营,除风祛湿。

主治:风痹,证见项背拘急,肩肘臂痛,举动艰难等。

蠲痹汤(《医学心悟》)

组成:羌活 秦艽 当归 桂心 海风藤 独活 川芎 木香 乳香 桑枝 炙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