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甘菊花

甘菊花

【原文】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脏,肺肾。以制火而平木。心肝。木平则风熄,火降则热除。故能养目血,去翳膜(1)与枸杞相对蜜丸久服,永无目疾。治头目眩运,风热。散湿痹、游风(2)。以单瓣味甘者入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牧暑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泻人。术、枸杞、地骨皮为使。黄者入阴分,白者入阳分,紫者入血分。可药可饵,可酿可枕。《仙经》重之。宁产白菊,今人用以点茶,夏月饮之,清暑退热解毒。

【讲解】(1)翳膜:指黑晴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瘢痕而言。(2)游风:病名。又名赤游风、赤游丹。是一种急性的以皮肤表现为红晕,并浮肿形如云片、灼热搔痒、状若风疹块、但更为肿大之风证。

菊花善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又兼滋养肝阴。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花期采收,阴干用。因产地、花色、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等品种。白菊花,系白色头状花序,味偏甘,又称甘菊花;黄菊花系黄色头状花序,以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品质最佳,故又称杭菊花;紫色者指野菊花,别名苦薏。历代本草对“甘菊花”一名论述不一,有指白菊和黄菊,以区别于味苦之野菊而言。有指体轻、性平、味甘之白菊花而言。目前所用甘菊花多指白菊花。

本品清香质轻,归肺经,可升散肺经风热;味苦性寒,入肝经,能清泄肝经邪热。苦中带甘,尚能养肝阴、平肝火。常用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或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证。所以《备要》 说:能益金水二脏,以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

【临证应用】菊花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等证,常与桑叶相须为用,还可配薄荷、荆芥等,如桑菊饮即为常用之方。治目赤肿痛,常与桑叶、决明子等同用。亦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眼目昏花,多同枸杞子,地黄等伍用,如杞菊地黄丸。肝阳上亢的头痛、 眩晕等证,与白芍、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则益增平肝息风之功。 尚可晒干作枕用。

【用量用法】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或晒干填枕用。

附:野菊花 味苦且辛,性寒。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故多用于疮痈。内服配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增,如五味消毒饮。亦可捣汁内服或打烂外敷。

以上三种菊花虽都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解毒疗疮,但依品类之不同,作用亦各有别。临床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 目多用白菊花;解毒疗疮多用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