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大黄

大黄

〔原文〕大苦大寒。入足太阴,脾。手足阳明、厥阴大肠、胃、心包、肝。血分。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浸,亦能引至至高之分。仲景太阴门调胃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浸;阳明门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大黄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邪气在上,非酒不至。 若用生者,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痛,膈上热疾生也。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治伤寒时疾,发热谵语,大肠有燥粪,故谵语,宜下之。谵,音占。温热瘴疟(1),下痢赤白,腹痛里急,黄疸水肿,癥瘕积聚(2),积久成形谓之积,属阴;聚散无常谓之聚,属阳。积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气。留饮(3)宿食(4),心腹痞满,二便不通,皆土郁夺之。吐血衄血,血闭血枯,损伤积血,一切实热,血中伏火。行水除痰,蚀脓消肿,能推陈致新,然伤元气而耗阴血。下多亡阴。若病在气分,胃虚血弱人禁用。病在气分而用之,是为诛伐无过。东垣曰:能推陈致新,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时珍曰:仲景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衄血者,用大黄、黄连、黄芩,乃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结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经曰:太阴所至,为痞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是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故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只用半夏泻心汤。或问心气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补心而反泻心!丹溪曰:少阴不足,亢阳无辅,致阴血妄行,故用大黄泻其亢甚之火。又心本不足,肝肺各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黄芩救肺,黄连救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寇宗奭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李士材曰:古人用大黄,治虚劳吐衄,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也。川产锦纹者良。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黄芩为使。欲取通利者,不得骤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便不能通利耳。《夷坚志》:汤火伤者,捣生大黄醋调敷,止痛无瘢。

【讲解】(1)瘴疟:指感受山岚瘴毒而发的一种危重疟疾。(2)癥瘕积聚:癥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的病证。 癥、积是有块状物可扪到,有形而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聚无形,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3)留饮:痰饮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4)宿食:指饮食停积于肠胃的一种病证。

大黄以清泻为主要功效。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及活血祛瘀作用。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南大黄的根状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又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

大黄别名众多。如就其性而言,因能推陈出新,有锐不可当之势,古人誉为“将军”。四川南大黄产量较大,为通用之品,故又称川军。从其状而言,断面棕黄红色,有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者,称锦纹大黄,或简称锦纹。此种药材主产于青海,品质优良,奉为道地药材。

本品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心及肝经。力猛善行,能直达下焦,荡涤肠胃积滞,清泻血分实热,并借其入血降泄之力,又有活血逐瘀之功,故为攻积泻火逐瘀之要药。凡大便燥结,积滞泻痢,湿热黄疸,水肿;热病便秘、高热神昏;热毒炽盛的吐血衄血,热毒疮痈,以及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证,本品均能治之。然其药性峻烈,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可轻用。孕妇或经期、产后、哺乳期均慎用。

【临证应用】大黄苦寒泄热,以治热结便秘最为适宜。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常用大黄通腑泄热。据病情不同,配用芒硝、枳实、厚朴等,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即是代表方剂。近代用于热性疾病后期的治疗中,以“釜底抽薪”之法达到急下存阴之效,排除燥屎,而致热尽身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肠粘连等,运用复方大承气汤,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大黄配附子、人参等温里祛寒药,又可治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如温脾汤。此外,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痛泻而不爽者,可用大黄通便,配黄连、木香、芍药等伍用,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内经》曰:病在上,取之下。凡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火热上炎的目赤咽痛,牙痛,可以大黄苦寒降泄上炎之火,常配黄连、黄芩等同用,如泻心汤。热毒痈肿,丹毒烫伤,可以内服,亦可外敷。如治肠痈的大黄牡丹汤,即以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等同用。亦可研末外敷消肿止痛。

大黄用于瘀血阻滞的病证,无论新瘀宿瘀,均可获效。治产后腹痛,腹中有瘀血者,配桃仁、䗪虫,如下瘀血汤;血瘀经闭,配当归、红花、益母草;跌打损伤,瘀阻作痛,配桃仁、红花。近代研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甚佳。

此外,大黄治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浊,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用之,如八正散。

【用量用法】3-12克,煎服。一般分生用、制用、炒用的不同。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宜用生者。入汤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若久煎则泻下成分破坏,作用减弱。酒制大黄,又称酒军、熟军,系生大黄用黄酒拌蒸,使泻下清热之力缓和,然活血作用较好,瘀血证及不宜攻下者适用。大黄炒炭,多用于出血证。外用适量。